近日,临泉县长官镇前郭村的高琦玉以690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专业录取。 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小伙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而父亲却在向亲戚报喜的电话中哭了……这背后,究竟有哪些励志的故事? 儿子考上清华大学,父亲忍不住哭了 高振魁的儿子高琦玉考上了清华大学,农户家中飞出了金凤凰! 消息一出,平时寂静的小村庄变得热闹起来,高琦玉成了当地人热议的话题。 “终于等到了,激动得想哭。”高琦玉看着手里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心地说。 “琦玉收到录取通知后,我就赶紧向他姑姑说了这个好消息。我电话打给他舅舅时,忍不住哭了。”接受采访的当天,高振魁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双手直发抖。 “儿子考上清华大学,是我们一家人最骄傲的事!我们之前受过的苦都值了!”高振魁有三个孩子,2006年他妻子因为白血病去世,孩子们的学费、生活费只能靠他一人打拼。 2014年,高振魁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享受到了小额信贷、特色种养补贴等政策,三个孩子得到了国家的教育扶贫资助,上学问题得到了解决。 后来,高振魁凭自己的手艺,开了一家康复理疗馆,生活条件逐渐好转,2018年顺利脱贫。如今,大女儿已经专科毕业,在临泉县城当教师。 高振魁虽然大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挣钱上,但对孩子的教育他一直都严格要求,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我小时候错过了很多学习的机会,我能做的就是告诉孩子,只有拥有了知识,才能改变命运。”高振魁说,前几年经济最难时,琦玉的爷爷治病需要一大笔医药费,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要不是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全家真的很难熬过来。 一直很喜欢数学,憧憬将来有所建树 “每次想到我病逝的妈妈,每次看到我爸为了我们在外努力赚钱的背影,我的学习就充满了动力。贫穷磨练了我的坚韧意志,苦难让我变得更加坚强。”高琦玉说,只有更加努力地学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聪明好学的高琦玉,平时喜欢对事物进行深究。他喜欢听老师在课堂上读关于社会科学的报道以及时评,尤其关心国家经济发展方面的消息,喜欢在网上看名教授的讲座视频。 “多听多看,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大脑的反应才会更全面、敏捷。”高琦玉说。 高琦玉印象最深的是初三那年,他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费马点数学定理9000多字的论文。因为怀疑其结论,他从头到尾论证了一番。 “让我意外的是,在一次重要的竞赛考试中,最后一题竟然考了这个,全校只有我一个人做出来了。”高琦玉说,从此以后,他对于碰到的事都怀着深究的心态。 “我一直很喜欢数学。我希望未来在这个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回报国家、回报社会。”高琦玉说,九月他就要踏上去往北京的列车,走向新的开始。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