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蒙洼蓄洪区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因地制宜、抢种补种,尽量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争取秋季仍然取得好的收成。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我市全力开展灾后抢种补种,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了着落、有了新希望。 修建工棚、平整田埂、修复基础设施、消毒……这段时间,阜南县曹集镇镜湖村的种植大户郭俊正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自2017年开始,他先后在曹集镇南街村、王老村、同光村流转535亩土地,种水稻、养龙虾。蓄洪后,水稻和龙虾全部绝收,每亩地仅成本就损失2000多元。由于曹集地势较为低洼,洪水半个月前才渐渐退去。 水退人进,人进田绿,不留一分白茬地。郭俊早已想好了发展思路,赶紧联系工人进行生产自救。“龙虾田的田埂本来就高,有1米多深,再用挖掘机整一整,就可以当做小鱼塘使用。”郭俊说,他准备转型养殖鲫鱼、白鲢、花鲢等,“镇里说会帮忙提供鲫鱼苗”。目前,经过半个月的努力,200多亩稻虾田已经平整完毕,小鱼苗也即将投放。 在阜南县王家坝村,村民高传富和老伴张喜兰种植的小白菜、小葱等蔬菜已经可以收获了。68岁的高传富种植大棚瓜果已有30多年。今年,他总共种了3个大棚。蓄洪后,洪水冲垮了一个棚。洪水退去后,他就抓紧修复大棚,并从政府领到了免费的蔬菜苗。“绿油油的大棚就是我们的希望,挽回了不少损失。”高传富说。 记者了解到,王家坝开闸蓄洪造成当地农作物大面积受淹绝收,畜牧养殖场圈舍损毁,池塘虾蟹鱼逃逸,阜南县农业直接经济损失8.24亿元。 “为进一步做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工作,阜南县采取‘八补’措施,包括夏季作物损失早秋补、粮食作物损失蔬菜补、水生蔬菜损失水产补等。”阜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8月底,阜南县已组织群众开展受灾农作物田管67.5万亩,补改种绿豆、荞麦等生育期短的早秋粮食作物和蔬菜20.4万亩;修复畜禽圈舍2.7万平方米、圈舍消毒75.9万平方米,补栏幼畜7615头,免疫畜禽50.4万头(只),补栏家禽38.1万只;消毒鱼塘2.5万亩,投放鱼苗81.2万尾、大规格鱼种560万尾。 与此同时,颍上县的灾后重建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目前,颍上县已完成补种面积4.46万亩(其中:水稻0.02万亩、玉米1.95万亩、豆类1.25万亩、蔬菜0.5万亩、其他0.74万亩),占总绝收面积的19.77%,占计划面积的71.7%。 “我们围绕解决灾后农业恢复生产,启动受灾农民和农业经营大户政策支持工作,全力开展救灾补损和恢复重建。”颍上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尤其对于农业经营大户,颍上县从产业、就业、保险、金融、财税等方面对受灾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予以支持。对行蓄洪区内七个乡镇共183家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协调商业银行快速对接,满足受灾主体贷款需求。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