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城区,整洁的环境是最美的景观;穿行道路,文明的秩序是最靓的风景;走街串巷,舒适的家园是最赞的认同……夏秋之交,“创城”的累累硕果,擦亮着阜城的文明“底色”,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理念,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踏步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 如今,颍淮大地,文明之花满城绽放,显著提升的城市气质与品质、不断丰富的文明色彩与内涵、愈发充盈的暖心与温情,成为这座城市最大的变化。 多措并举 让城市更有品质 住在颍泉区三皇社区的居民,今年最爱逛的市场,就是社区新建的好邻里三煌智慧便民菜场。空间宽敞、环境整洁,新鲜的瓜果蔬菜摆放井然有序,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让菜市场更加智能:市场入口处的显示屏上滚动展示着当日实时交易信息,每个摊位上方设置的电子屏展示着经营商户的星级水平、在销商品价格及食品溯源等信息,让市场买卖更公平、价格更透明、支付更便捷。 “在我们市场,服务好、产品优、市民网络点赞多的商户,还可以被评为五星级商户。这样不仅会提升商户的积极性,也让群众在购物过程中有更多选择权。”菜市场有关负责人介绍。 新建农贸市场生机勃勃,老旧农贸市场也在发生改变。在颍州区阜王路,天马农贸市场今年进行了改造提升,市场内水电、地砖重新铺设,墙面门头重新装修,红砖白墙的徽派建筑样式,让这个已建成20余年的老旧菜市场既换了“里子”,又有了“面子”。 市民越拎越舒心的菜篮子,折射出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深入推进,阜城“颜值”和“品质”的同步提升。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立了市委主要领导挂帅牵头的创城重点工作督导小组,构建了“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网格”四级调度推进体系。全市上下“一盘棋”,团结“一条心”,合力“一起干”,由点到线、由线扩面,打响了一场力度空前的创城攻坚战。 各地各单位严格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坚持目标靶向和问题导向,对标对表、查漏补缺。实施小街小巷改造、水体整治、农贸市场改造等惠民工程,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伴我行”文明交通、不文明交通行为曝光台等活动,文明交通常态长效;大力推进公园、广场、道路等绿化项目,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所有主次干道和巷道整洁靓丽;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文化科普场馆建设,城市“内涵”愈发丰富……创城行动全面深入推进,城市如破茧之蝶,尽展文明和谐之美。 全民参与 让生活更幸福 位于颍州区白衣桥社区的工商苑小区建于本世纪初,由于年久失修,曾经是当地有名的“脏乱差”小区。今年7月实施改造后,小区环境焕然一新。而这些改变的发生,不止是源于政府的建设投入,更是因为居民的广泛参与。 “今年,在实施老旧小区、小街巷等改造工程中,我们通过开展‘夜话’活动、走访居民等多种方式,倾听居民心声,让大家积极参与到环境提升中来。”白衣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巫继敏告诉记者,在听取了居民意见后,社区梳理出了十几条亟待改善的问题,通过切实改造,不但让小区靓起来,居民的生活也更方便。 “老房子室内阳台空间小,被子衣服挂在外面又影响美观,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后,社区就在小区里增设了晾衣区域。”居民赵玺告诉记者。 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件关乎阜阳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大事,市委市政府既看重全国文明城市的‘奖杯’,更看重人民群众的‘口碑’。”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强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为民办实事、百姓得实惠的过程。既要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创城工作,又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老百姓在创城中获得更多实惠。 在创城工作中,全市各级将“阜阳夜话”“三联四建”活动与创城工作相结合,深入一线,倾听民生诉求,引导广大市民积极投身创城活动。建立市直单位“路段长制”和结对帮扶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和社区党组织的前沿阵地作用,助推创城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通过举报热线、投诉邮箱、手机APP等形式,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投诉城市管理问题的渠道,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着力为民服务解难题…… 今年以来,阜城共完成89条小街巷改造;改造提升183个老旧小区、无人管理小区和棚户区;1536个老旧小区杆线整治完成提升达标,57条主次干道110.66公里完成弱电整治;建成公共停车场4个,涉及停车泊位1537个,临时停车场94个,新增停车泊位8765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4个;改造提升公厕13个,建成移动公厕44个;办理《养犬登记证》8571个,收容无主犬流浪犬烈性犬917条,纠正不文明养犬3857起;完成4个社区办公场所配备……群众关心的“如厕难”“停车难”“老旧小区没人管”等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切实得到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真正做到了让创建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榜样引领 让精神更闪光 8月6日16时,颍河东路闸头东侧约40米路南,一名30多岁的男士突然晕厥倒地,正在附近进行交通文明劝导的志愿者李秋阳第一时间跑过去查看,发现该男士仰面躺地,脸色苍白,意识模糊。李秋阳立刻拨打120,一边疏散群众,一边与热心市民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使男士的情况得到缓解,直至救护车到来。当该男士被送往医院,李秋阳又回到了志愿服务岗位,继续开展文明劝导…… 在阜城各地,像李秋阳这样的志愿者还有许多,他们或在交通路口,劝导不文明现象;或在社区,清理楼栋小广告;或在乡村,关爱留守儿童,陪伴失独老人…… 截至目前,我市注册志愿服务组织2201个,注册志愿者142万余人,全市入选省志愿服务优秀典型144个,总数连续八年全省第一。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建设的同时,我市还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围绕讲文明、有公德、守秩序、树新风,制定了《市民文明行为规范》、修订《阜阳市民文明公约》、印发《市民文明手册》,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制定印发《阜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优秀童谣征集推广传唱、“清明祭英烈”等一系列活动,形成榜样带动、典型引领,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积极建设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截至目前,全市建设文明实践中心8个、实践所173个、实践站1955个,实现了县乡村三级覆盖。 接到命令,签下请战书,奔赴抗击疫情最前线,连续奋战29天的颍东区城管执法局派驻正午镇中队中队长仇成攀;因病离世,家人遵照遗愿帮其捐献眼角膜、肾和肝脏的原颍东区正午镇吴寨居委会农民张良才;上班途中偶遇跳河女子,直接跳到河里救人的临泉县城东街道胜利小学教师王仲芳…… 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诉说着一段段不平凡的动人故事,他们身上体现了阜阳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时代楷模1名,全国道德模范3名、提名奖7名,数量居全省前列;累计有中国好人105名、安徽好人139名,省级道德模范15名、提名奖10名,2018年以来省级以上重大典型20名,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与此同时,我市还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广泛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系列活动,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在全市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春风化雨,正潜移默化地引领社会新风尚、汇聚正能量,成为阜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抹靓丽的底色。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