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友民: 冬枣园里忙致富

2020-9-23 10:18|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5947|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杨治好 通讯员 刘文琴|来自: 颍州晚报

  这两天,界首市任寨乡马湖村冬枣基地的冬枣成熟了,每天都会来不少私家车和外地的货车。“批发价四五元一斤,自驾游采摘10元一斤,每天都有100多名市民来。”基地负责人马友民说,这200亩冬枣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52岁的马友民以前在温州开出租车,一干就是十几年,收入还不错。2015年,马友民回乡探亲,发现家乡正发生着变化,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打算。
  
  一次,马友民在温州的菜市场里尝到冬枣,甘甜的枣子让他印象深刻,心想在家乡种植冬枣肯定可行。打定主意,随后,他来到山东沾化的冬枣种植基地学习取经。2016年,他把在外打工的所有积蓄投入,与本村3个要好的伙伴共同筹资60万元种植冬枣200亩。
  
  “政府不仅帮忙流转土地,前4年还给予每亩地600元的补贴。”马友民说,经济作物头几年没有多少收益,这一政策让他们吃上了定心丸。在冬枣基地,马友民在枣园里套种红薯、大豆、辣椒等。2018年,第一批冬枣上市,就受到多地经销商的青睐。
  
  “前几天,河南淮阳的一个批发商采购了1000多斤冬枣。” 马友民说,经销商一般提前一天订货,次日基地组织农户采摘然后将最新鲜的冬枣售出。除了市民自驾游采摘和经销商前来选购冬枣,马友民还将冬枣进行精品包装,通过网络销到全国各地,吸引不少客户。2019年,基地冬枣进入盛果期,采摘冬枣近2万斤,收入四五十万元。
  
  在基地里务工的60多岁村民马可花,几年前丈夫患脑血栓丧失劳动能力,全家因病致贫。“一天50元工钱,工作、照顾家庭两不误。” 马可花说,她现在每月收入1000元到1500元左右,冬枣基地让家里实现了脱贫。摘枣季,基地雇佣工人五六十人,而常年务工的人员有20多人,像马可花这样的贫困户有十几户。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农副产品也是如此。”马友民说,下一步基地将大力发展有机无公害冬枣,提高品质,做出品牌,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