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紧盯完胜收官目标不动摇,研判脱贫攻坚形势,把准工作节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脱贫攻坚,落实落细疫情汛情期间各项帮扶救助政策,通过实施“四增”“四补”举措,竭力减轻疫情汛情冲击和影响,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聚焦稳定脱贫,持续推动“四个增收” 阜南县地处皖西北,是集皖北贫困地区、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和沿淮行蓄洪区“三区叠加”的脱贫攻坚主战场。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8万户19.78万人、贫困村90个,贫困发生率12.45%。通过连续六年攻坚,累计实现6.08万户19.25万人脱贫,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34%,年均脱贫3.2万人以上,剩余未脱贫人口2189户5330人。经省政府批准,4月29日阜南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今年以来,阜南县委、县政府潜心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坚持脱贫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动摇,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凝心聚力攻坚,采取有力措施克服疫情灾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推动重点工作落细落实,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 就业帮扶促增收。通过干部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和召开群众会等方式推动政策宣传,落实“四帮四促”措施,发放小微企业就业补助资金和贫困劳动力岗位补贴,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4期、行蓄洪区专场招聘会6场、系列招聘活动32场。目前贫困人口务工就业64581人,占2019年外出务工数的104.3%,其中:省外务工就业贫困人口40770人,省内县外务就业工贫困人口4782人,县内务工就业贫困人口19029人。 主体带贫促增收。30家扶贫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吸纳贫困户就业575人;35个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带动贫困户就业585人;168家电商网点全部恢复运营,搭建供需平台和销售渠道139个,累计销售农产品820万元,2100余户贫困户受益;支持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免除38家中小微电商扶贫企业疫情期间房租102万元。 发展产业促增收。今年以来,全县共申报到户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25985个,已审批16160个,拨付资金3576.2万元;已审批到村特色种养扶贫项目103个,审批资金6030.4万元。 消费扶贫促增收。细致摸排农副产品积压滞销情况,通过本地销售、电商销售、社会销售等方式及时打通难点堵点,目前全县贫困户和带贫经营主体滞销蔬菜、畜禽等农产品全部销售完毕,共销售2208吨,价值1242万元。 聚焦减灾救灾,扎实推进“四补”措施 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安徽考察调研。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阜南县迅速行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四补”措施,坚决防范因灾致贫返贫。 夏季作物损失早秋补。秉持“以秋补夏、应补尽补”原则,开展灾后自救,4个技术指导组组织234名技术员指导生产救灾,开展田管67.5万亩,补改种绿豆、荞麦、葱等早秋作物和蔬菜20.4万亩。 粮食作物损失蔬菜补。千方百计扩大秋季蔬菜播种面积,改种分葱、包菜、花菜、西兰花、萝卜、白菜等秋季蔬菜7.1万亩;对蒙洼受淹绝收的莲藕、芡实田块,及时更新水体,改养中科5号等鲫鱼品种,每亩放养2000尾,鲫鱼春节前后上市,莲藕、芡实来年春栽;对水淹和受涝渍尚能恢复生长的农作物,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病治虫,喷施叶面肥,促进苗情转化。 家畜损失家禽补。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市场行情好、生长周期短、比较效益高、投资风险小的短平快养殖项目,重点以肉禽为主,自8月份以来,新增补栏肉鸡、肉鸭、番鸭27.8万只。及时修复被损饲养设施,开展圈舍消毒,强化畜禽免疫,加强畜禽饲养管理,已修复畜禽圈舍2.7万平方米、圈舍消毒75.9万平方米,免疫畜禽50.4万头(只)。 增收损失就业补。印发《优惠政策简编及岗位需求清单》,开展入户宣传2.6万人次,发布69家企业3937个岗位信息,举办5场求职招聘会,4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鼓励扶贫车间及企业吸纳贫困户及边缘户劳动力就业,开发扶贫公益岗位1050个,带动958名贫困群众就业,日均收入100元以上。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