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驻村扶贫队架起“幸福桥”

2020-10-19 09:52|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5739|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楚楠楠 通讯员 闫翊|来自: 颍州晚报

  “这个月蔬菜订单约4000斤,预计增加收入1万元。” 在颍州区西湖镇迎水村蔬菜种植基地里,多名贫困户正在采摘小青菜。党总支书记王盼盼告诉记者,通过对接实体店和电商,蔬菜销售途径畅通了、村民收入提高了。
  
  为了提高贫困户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规划了这片蔬菜种植基地,种植了30亩地蔬菜,包括鸡毛菜、黄心菜、恋思萝卜等。回想6年前,迎水村贫困发生率达6.71%,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334人。自从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该村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种植业,拓宽群众的增收门路,架起了通往更美好生活的“幸福桥”。
  
  驻村扶贫工作队到村后,首先确定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发展苗木产业和林下经济。“明确了方向,我们依托帮扶单位优势,计划以西湖景区开发为契机,流转土地。” 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李杰说,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个想法遭到了村民们的质疑。
  
  面对村民们的质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上门动员,承诺预先付给村民土地承包费,并为贫困户提供林木养护工作岗位,“耐心沟通后,大家逐渐打消了疑虑,纷纷把土地流转出来。” 王盼盼说,如今,迎水村苗木产业蓬勃发展,133户村民从中受益,30多人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通过土地流转这件事,我们意识到,驻村不止是住在村里,更要住进群众心里,把村民当作亲人,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困惑疑虑,帮他们解难题、摘穷帽、增收入。”李杰说。
  
  如今,迎水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已然成了村民的“自家人”、“主心骨”。上个月,贫困户李继霞家中因缺少劳动力和懂销售的人,种植的晚秋黄梨大量滞销。李继霞本人年事已高,儿子眼睛又看不见。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在朋友圈、微信群销售黄梨,还邀请西湖镇及各村干部“以购代销”的方式,帮助贫困户销售,三天的时间为李继霞销售800余斤黄梨。
  
  在如期高质量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目标的同时,扶贫工作队还动员村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一幅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紧抓产业不放松,继续补齐村里发展短板,带领迎水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李杰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