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为入住老人提供护理服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国自2000年起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日常护理成为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的通报》,阜阳市红叶林老年护理院“三分医疗 七分护理”的经验入选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名录。如何实现“三分医疗 七分护理”,记者专程来到红叶林老年护理院进行采访。 设施齐全温馨如家 11月16日下午,当记者来到阜阳南郊红叶林老年护理院时,这里的常绿灌木还是一片葱茏,只有几片金黄的落叶点缀着渐行渐远的秋意。这里是市老年公寓所在地,2014年通过公开招标,全权委托专门从事康复护理的民营机构红叶林老年护理院管理。 经过测温、消毒、登记,并与护理院负责人取得联系后,记者被允许进入北楼采访。护理院的一层是检验科和药房,二层三层是病房,有一部医用电梯和两个步梯。目前有82人生活在这里,年龄最长的94岁、最小的44岁。在3楼的护理站服务台,一排展示老大爷老大妈生活的创意摆件引起了记者注意,摆件的造型有坐在摇椅上晒太阳的,有围着锅灶做饭的,还有老大爷给老大妈洗脚的,造型生动,让人忍俊不禁。“这样的场景在南楼很常见,我们这边主要做的就是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红叶林老年护理院副院长李元江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在北楼3层的13个病房里,近40名病人全部卧床修养,基本生活不能自理。今年84岁的刘世华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9月3日从南楼转到北楼,常年卧床,享受二级护理。“老人不认识人,但爱干净,喜欢看电视,平时总是抱着一个小号的公鸡抱枕,睡觉的时候还要放在枕边。”护士胡雪萍说。 环境清洁服务贴心 记者随机走访了3层的几个病房,每个病房都生活着3位老人,有独立卫生间和衣柜,室内外闻不到一点异味。与医院不同,这里的病床有橡胶木的加固外框,原木色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每个病床都配有一个床头柜,上面摆着酒精、湿巾,抽屉里面有家人买来的营养品和药品。“护理标准不同,收费也不同,二级护理每月一般在4000元左右,服务质量随时接受家属监督。”宋平今年56岁,住在易景国际花园小区,从建院开始就在这里做护工。凌晨4点半出门,晚上6点半交班回家,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在她护理的9位老人中,有一位94岁的上海阿婆吴珠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意识模糊,不能下床,床头柜上摆着家人送来的香蕉,每天给老人吃1到两个。 红叶林老年护理院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执业医师5人、执业护士20人,开设有内科、中医内科、临终关怀科、康复医学科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尚志红经常到这里做社工,指导医学护理。”护理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奇说,红叶林是阜阳第一家老年护理院,主要为重度失智失能老人、偏瘫、长期卧床及临终期老人提高医养服务。这里以高质量生活照护为主,医疗护理为辅的“三分医疗 七分护理”经验已经比较成熟。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 据介绍,在阜阳红叶林老年护理院现有的500张床位中,基本医疗床位就占100张,护理院成立6年来,在标准化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孝德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以智慧养老服务为例,护理院引进的“孝德智慧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实现每位患者常规数据的动态监测,如基本病情、护理级别、注意事项、血压血氧、体温心率等,都能通过APP病床二维码和病房平板电脑实现在线监测。“这几年,我们经常到苏州等地学习考察,与一流机构建立合作协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阜阳市红叶林老年护理院负责人付林说,自2014年成立以来,护理院共服务老人3000余人次,在界首、颍上、颍东、颍泉、江苏新沂等地也设有运营管理服务机构。 2015年以来,阜阳红叶林护理院被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首届“敬老志愿服务模范单位”,并列入“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安徽省医养结合示范创建项目”。“为老人提供像家庭成员一样的照料,像医疗机构一样的服务,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付林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