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黑臭水体整治情况如何?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

2020-11-25 09:17|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6457|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方松高|来自: 颍州晚报

  11月24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对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完成情况专题询问,市领导胡明莹、王玉峰、李祥亮、陶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齐超出席会议。
  
  会上,12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就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黑臭水体治理问题进行询问。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玉峰,市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执法局、市重点工程处、市水利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应询。
  
  19条黑臭水体通过
  “初见成效”验收
  
  “长期以来,我市污水雨水管网错接漏接的问题没得到根本解决,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下一步如何解决?”“阜城水系综合整治(含黑臭水体治理) PPP项目进展如何?取得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志锋、徐涛分别询问。
  
  应询人市城管执法局局长朱贺明说,根据排查,阜城建成区主次干道排水管网质量缺陷5300处,雨污混接点956处。在实施清污分流、全面提升现有设施效能的同时,我市于今年初谋划了阜阳城区污水提质增效(厂网一体化)一期工程,着力开展此项工作,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预计2021年初全面开展混接点整治,2022年底基本解决。
  
  关于老城区错接漏接问题,需与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和下一步实施的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共同解决。
  
  “阜城水系综合整治(含黑臭水体治理) PPP项目包括45条河道共159公里。”应询人市重点工程管理处处长杨文波说,目前已开工建设36条河道约126公里。截至目前,已有22条黑臭水体清淤约90.92公里、岸线整治全部完工、截流管网完成119.18公里等,正在加快实施调蓄池、泵站、岸线绿化及水生态等“长制久清”工程,同步推进其他河道工程建设。目前,阜城已有19条黑臭水体通过省厅“初见成效”验收,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6.36%。
  
  饮用水源安全可靠
  
  “近年来,我市开展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目前饮用水是否安全达标?如何长期保持水质安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高岩询问市生态环境局。
  
  “从最近几年检测的情况看,我市的饮用水源是安全可靠的。”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哲说,我市地表饮用水源地两个,分别是茨淮新河饮用水源地和淮河郜台饮用水源地,这两个水源地有实时监测,如果水质超标,监测设备会立即报警。此外,还有月度、年度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除地下水因地质原因导致部分地区氟超标外(可通过饮用水除氟技术解决),其余指标全部达标。
  
  水源地保护方面,一是我市对地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划界保护,保护区内设置隔离设施,防止人员进入。二是加大对保护区的巡查,每月进行两次巡查,发现保护区内种植养殖等问题,要求当地政府立即整改。下一步还将在水源地加设高清监控设施,通过多项保护措施,从源头上确保阜城市民饮水安全。
  
  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可满足需求
  
  “污水分流收集后,要处理达标才能排放。我市污水处理厂能否满足污水处理需要?下一步如何布局建设新的污水处理设施?”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赵金平询问市城管执法局。
  
  市城管执法局局长朱贺明回答说,目前市本级已运行污水处理厂4座,总规模26万吨/日,正加快七里铺污水处理厂、泉北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远期要实现40万吨/日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到2030年阜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需求。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