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农业农村发展成绩亮眼

2020-12-1 09:3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6121|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汪乐意 通讯员 于永丹/文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连续13年获得丰收,粮食面积和总产保持全省首位……昨日,在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三场发布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志诚介绍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就。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志诚
  粮食面积和总产保持全省首位
  
  “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完成686.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249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320万亩。我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1.4%,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连续13年获得丰收,粮食面积和总产保持全省首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目前,我市已拥有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31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20家,全市“三品一标”总数达到780个,比“十二五”末的237个增加543个。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68家,占全省总数的13.5%,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由2015年的第4位跃居全省第1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30多亿元,电商主体由2015年的72家增加到344家,翻了两番还要多。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全面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时期,新改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2万多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了所有行政村。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
  
  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保证,全市土地流转率65.3%,比2015年高出9.1个百分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5664家,较“十二五”末增加了6000家,培育家庭农场23654家,较“十二五”末增加了18000家,总数均居全省第一。全面消除了317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翻了一番,从2015年8.2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17.2万元。“十三五”期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三位,今年三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7元,增速7.2%。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