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财政收入由2015年的2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2.3亿元,年均增长15.2% ●全市财政支出由2015年的431.6亿元,提升到2019年的655.3亿元,年均增长11% ●“十三五”以来,全市民生类支出1868.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7% ●“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安排扶贫资金201.5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4.9倍 12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五场新闻发布会。市财政局负责同志在介绍“十三五”以来阜阳财政工作主要成就时说,“十三五”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统筹支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着力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财政更有质量、更可持续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十三五”以来,全市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市财政收入由2015年的2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2.3亿元,年均增长15.2%;收入总量由2015年全省第七位,提升到2019年的第四位。财政支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支出规模实现新突破。全市财政支出由2015年的431.6亿元,提升到2019年的655.3亿元,连续跨越500亿和600亿大关,年均增长11%;支出总量稳居全省第二位。 在有力的财政支持下,我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三五”以来,全市民生类支出1868.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7%。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748.6亿元,实施了44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是“十二五”时期1.7倍,惠及1000多万群众,人均受益约7480余元。同时,在脱贫攻坚方面,累计安排扶贫资金201.5亿元,是“十二五”时期14.9倍;在卫生健康方面,累计支出36.2亿元,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县级医院全面通过三级医院设置批准、合格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财政服务能力也显著提升。“十三五”以来,我市严格落实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全市共减免税费近340亿元;实施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建筑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产业奖补政策,累计兑现奖补资金24.6亿元;统筹11.5亿元支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构建了“基本险﹢大灾险﹢商业险”三级保障模式,开展了33种特色农产品保险,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作用,共为全市中小企业和“三农”提供了2.4万笔136亿元的融资担保业务,担保资金是“十二五”时期1.8倍。 “十三五”以来,我市还统筹财力支持城市建设,阜城京九路、西湖大道东延等13条道路通车,三角洲公园、双清湾公园绽放,科技馆、大剧院即将运营;统筹320亿元用于国省干线改造,新建、续建国省干线869.8公里;统筹40亿元支持高铁阜阳西站建设和阜阳机场改造提升,阜阳机场航线通达21个城市、预计“十三五”期间客运吞吐量达341.9万人次,高铁阜阳西站开通一年来累计发送旅客281万人次;统筹300多亿元支持阜城棚户区改造及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棚户区改造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通报;统筹91.7亿元支持阜城45条内河整治,19条黑臭水体治理初见成效。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