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专题 2021阜阳两会 查看内容

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聚焦主责主业 加快推进经开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2021-1-19 16:46| 编辑: 蜗牛先生 | 查看: 29168| 评论: 0|来自: 阜阳日报

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聚焦主责主业 加快推进经开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2020年,阜阳经开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及阜阳重要讲话指示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扎实开展“优良作风建设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
  
  坚持真抓实干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经济企稳向好,保持稳中有进态势。预计实现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限上社消零112亿元、增长8.4%;财政收入18.6亿元,与上年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9.9%、技改投资增长27.2%。
  
  (二)突出项目带动,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开展产业招商。预计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同比增长194.7%,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486.1%。引进招商项目33个、协议总投资101.4亿元。总投资26亿元的安徽(台州)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10家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已落户。总投资22亿元的国祯康泰斯生物质醇电热多联产项目完成土地摘牌、公司注册,润泰机械、华悦家居等5个项目完成土地摘牌,正在办理前期手续。二是全力做好项目落地保障。召开项目调度会46次,普济中药等4个项目土地已摘牌,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服务中心、新型建材物流园、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三是推动项目提速升级。烟厂易地技改等50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蓝云汇新型建材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和硕新材料等2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46个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5个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3%、120%,9个纳入产业项目建设年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1%。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公司控股万生中药,实现强强联合。盘活开乐北区低效用地,引进三环电力器材,实现产值3.7亿元。富乐崴电子通过股权转让,投资3亿元建设年产30亿支丁腈手套项目,20条生产线已部分安装完成,近期可试生产。编制2021年重点项目70个,2021年计划投资106.8亿元。四是引导企业升级改造。百泰工艺等16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5.5亿元、增长36.2%。投入1.5亿元,整合新建钢材大市场,完成个转企115户。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生命健康产业,租赁宝龙写字楼、颍南春天6000平方米,入驻科技型企业9家。
  
  (三)筑强平台载体,深化产业服务保障。一是加快科创载体提档升级。阜阳经开区成功获批“中国毛纺织产业承接转移试点园区”。在全市率先挂牌24万平方米“接您回家”创业园,设立5000万元引导资金,引入浙江颐高集团运营,已入驻企业21家。磁性功能材料获批省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二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总数达41家。瑞邦橡塑等6家企业8个新产品获省级认定。开乐专用车获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省认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天威羊绒等2家企业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巨邦香料获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飞瑟工艺品获批省级高成长型小微企业。天威羊绒成功申报科技部重点专项,润泰机械等2家企业获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阜阳技师学院开发区分院、清华大学汽车碰撞阜阳分实验室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设立市政务服务中心经开区项目建设服务专窗,选派4人入驻办公,已为企业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事项143件。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联”活动,全覆盖包联企业185家、项目51个,累计走访企业、项目865家(次),解决问题241件。
  
  (四)坚持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明确时间节点,坚持高位推进。顺利完成颍州经开区和京九路街道划转工作,颍州经开区已完成与投资促进中心合并办公,园区运营管理有序开展。目前毗邻园区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二是主动对接协调,落实工作责任。与市“一办三部四组”工作机构建立对接协调机制,加强联系衔接,推进问题解决。明确目标任务,实行清单管理和通报调度制度。
  
  (五)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严格债务风险防控。二是推动社会和谐。民生社会事业投入资金1.23亿元。深化“111服务平台”建设,受理事项260件,群众满意率100%。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受理事项3.39万条,结案率100%。三是深化文明创建。推进常态化文明创建,投入5673万元实施29条街巷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工程。
  
  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建立包保体系,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一是建立复工复产包联制度。实现包联全覆盖,累计走访企业万余次。发挥复工复产联络员、疫防指导员、安全监管员“三员”作用,整改问题3703个,有力有序实现复工复产、经济复苏。二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1000余人下沉疫情防控一线。投资促进中心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公安分局仇丰、桥口社区张坤被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党员干部主动疫情防控捐款,党组织和党员覆盖率100%。
  
  (二)坚定发展信心,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帮助企业招工1200余人、融资1.3亿元、减免国有资产房租787万元。兑现扶持企业发展资金7224.5万元。帮助企业申报上级奖补资金1168.7万元。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020万元。制定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二是多措并举,加速经济复苏。惠民购车节补贴资金2200万元,销售车辆1.1万台,实现销售额16.5亿元;惠民服饰节带动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增加产值1.1亿元,有力推动企业复工达产。
  
  2021年工作目标
  
  我们将聚焦产业兴城、工业强市,紧扣“一个关键(党的建设)、两个重点(产业发展和企业服务)”,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精准打造招商链,实现招大引强新突破。聚焦主导产业定位,突出龙头企业引领,强化产业链延伸招商、制造链创新招商,常态化开展“小精准”项目推介活动,大力引进一批起点高、成长性好、牵动力强的优势项目。围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示范区建设,以安徽(台州)智能制造产业园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与长三角先进园区合作共建,全力承接产业转移。
  
  二要做优做强产业链,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固链、强链”,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明确产业链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举措,对智能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建筑建材、新经济和商贸物流等7个重点产业链,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牵头领导、一组工作专班、一个产业规划、一笔工作经费、一套支持政策”工作模式,以链式思维推动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等主导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基础配套能力,以总投资15亿元的工业配套综合体建设为支点,支撑产业快速发展。
  
  三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集聚产业发展新动能。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全力推进38个续建项目快投产、18个拟建项目快建设、42个储备项目快落地。重点推进安徽(台州)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力争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加快中国毛纺织产业承接转移试点园区建设,力争引入10家以上相关企业。依托阜阳市“接您回家”创业园,全力打造颐高纺织服装产业园,力争引入企业20家以上。加快总投资22亿元的国祯康泰斯生物质醇电热多联产项目、10.3亿元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开工建设。大力盘活闲置低效用地、闲置厂房等资源,积极引进“短平快”产业项目,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整合提升汽贸、汽配、钢贸、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冷链物流等市场建设,促进商贸繁荣发展。
  
  四要大力培育新经济,塑造转型发展新格局。坚持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重点抓好投资2亿元的开乐专用车生产线改造项目、投资10亿元的锦辉制药易地技改项目、投资2亿元的北矿磁材新型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化项目、投资1亿元的新一代高强稀土置换铁氧体永磁等28个技改项目的推进实施,全年力争完成技改投资20亿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深化实施机器换人、工业物联网、企业上云等行动。
  
  五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释放产业发展新活力。推进“5G+智慧园区”建设,加快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应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资金年增长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众创空间4家、孵化器3家。以“三重一创”建设为抓手,推进以北矿磁材为龙头的磁性功能材料和以开乐汽车、安徽(台州)智能制造产业园为龙头的智能装备制造申报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推进文胜生物申报中国配方肥定制“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程。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规划建设技术转化小试、中试基地,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园区落地转化。
  
  六要优化服务提高效能,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联”活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要素资源集聚,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推进“标准地”出让、区域评估评审、帮办代办,提升市民中心经开区窗口运行效率,探索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搭建创新、融资、用工、资产交易等平台,撬动社会资本,成立2-3支规模不低于5亿元的产业扶持基金。依托技师学院开发区分院、经开区实训基地,为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加快毗邻园区融合创新发展改革,建立健全园区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的体制机制。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