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王家坝村演绎现实版“山海情”

2021-2-1 09:38|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3458|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来自: 颍州晚报

  最近,扶贫剧《山海情》火了!它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而阜南王家坝村,在结对帮扶部门、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产业扶贫等方式,也实现了蜕变。市委办驻王家坝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赵煜,参与并见证着这一切。
  

  就业创业拔“穷根”
  
  村民王晓婷的公公几年前不幸因病去世,婆婆常年卧床不起,自己要看护刚上学的孩子,家里仅靠丈夫一人在外务工维持生计。
  
  2016年,村里创建了扶贫车间,开办了箱包加工厂,扶贫车间建在了家门口,不仅能够上班挣钱,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王晓婷得知消息后,立马去扶贫车间报名应聘,成了一名车间工人。
  
  “走出家门进工厂,扶贫车间帮你忙,看好孩子管好田,一天还挣几十元。”扶贫车间带给王晓婷一家的,不仅有家庭收入上的增长,更有奔向幸福生活的信心。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导致王家坝村的农业产业化水平长期徘徊在低水平,群众增收困难。近年来,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带动下,许多贫困群众开始探索依靠蓄洪区的湿地优势做文章,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等产业。
  
  村民李家玉的父亲早早过世,母亲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李家玉报名参加县农业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学习了挖塘围堰、投苗饲喂、消毒防疫等技术,在家乡承包了约100亩土地,开启自己的稻虾养殖事业。
  
  第一年,由于缺乏经验,李家玉养殖的龙虾遇到了产量低等困难。充分吸取经验后,第二年顺利实现了较高产量。李家玉还在自家虾塘边硬化了一小块地,办起了集钓虾、采摘、烧烤等于一体的田园农家乐,吸引许多游客光顾,不但自家的龙虾供不应求,还为周边养殖户提供了农业产业化的升级方案。
  
  和李家玉情况类似,贫困户王玉敏的儿子早年意外去世,儿媳改嫁,丢下两个小孙子由他和患有慢性病的老伴抚养。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王玉敏没有退缩,他到河南省固始县,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养鹅。2018年,他回到家乡,在自家地里搭起了养殖大棚,老两口起早贪黑打理着2000多只鹅。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王玉敏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把鹅养得又肥又大。随着收入的增加,王玉敏一家日子也越来越好。
  
  教育扶智亦扶志
  
  00后的赵年玉奶奶患有老年痴呆症,父亲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和哮喘,全家只能靠母亲打工维持生计。2014年,赵年玉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身处逆境,赵年玉却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中考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取阜南一中,高中时成绩也较好。
  
  2019年夏天,扶贫工作队长赵煜在走访时得知,赵年玉计划外出打工。再三追问,才得知赵年玉已经被安徽科技学院录取,但却悄悄将大学录取通知书藏了起来。原来,深知家庭困难的赵年玉不愿意家庭承受高昂的学费,打算放弃进入大学就读的机会。
  
  得知儿子藏起高校录取通知书后,父亲抱着赵年玉痛哭。结束走访后,赵煜第一时间向帮扶单位作了汇报,在市委办公室的协调下,不仅帮助赵年玉申请了助学扶贫贷款,还以帮扶单位名义向他发放了助学资金。社会爱心企业也纷纷伸出援手。
  
  那年的9月,赵年玉专门到驻村工作队办公室,郑重地对赵煜说: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争取学成归来报效家乡,回报社会。
  
  目前,王家坝村小学共有在校学生约200人,义务教育阶段无一辍退学学生;近年考取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的贫困学子累计约120余人,在全村范围内形成了尚善尚学、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