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三四月,颍州区王店镇新建村便会四处响起“嗡嗡”的声音。刘军和尤凤影夫妇又到了忙碌的时候。 从结婚起,一到春天,夫妇俩便与蜜蜂相伴,走过大江南北,成为养蜂的“游牧人”,如今已是第18个年头。凭借吃苦耐劳,夫妇俩携手走出一条“甜蜜”之路。 小村庄里的养蜂人 穿过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地,记者来到了一排小楼房前,这便是刘军夫妇的家,也是他们为之打拼了10多年的“阜阳希望养蜂合作社”。 门前不远处,近两百个蜂箱有序摆放,每个上面都挂有一张扑克牌,上面写有近期对蜜蜂的观察记录。记者远远看到,不断有蜜蜂自蜂箱中进进出出,发出阵阵的“嗡嗡”声。 穿上防护衣戴好纱帽,记者跟随尤凤影一起走进了蜂箱。“今年的油菜花开得比较早,再过过,就到了外出牧蜂采蜜的时候。”尤凤影边说边将一处蜂箱打开,刘军从里面取出一块长长的木板,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蜜蜂。随着他轻轻抖动,蜜蜂纷纷掉落,露出一个个蜂巢。 尤凤影接过木板,放置在一个铝制的椭圆形桶内,转动一边的把手,一阵哗哗的声音过后,桶底开始淤积出淡黄色的蜂蜜。连续几次后,夫妇两人将桶拎到一边,对准一个装有过滤网的大桶倾倒。 “这就算完成了初始的蜂蜜采集。”尤凤影说,将过滤的蜂蜜采集完毕后,还要送到厂房里利用低温压缩机再次加工。这样才算完成整个采蜜流程,接下来便可以装瓶上市销售了。 追花逐月酿“甜蜜” 刘军夫妇是王店镇唯一的养蜂人,而他们的养蜂事业源于刘军父亲刘泽彬的坚守。 1975年,退伍回到家乡的刘泽彬成为当地合作社的一名驾驶员,当时乡亲们流行养蜂,受大环境影响,刘泽彬也加入了养殖蜜蜂的行列。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当地养殖户逐渐减少,最后只剩下刘泽彬独自坚守,成为当地唯一的蜜蜂养殖户。2002年,尤凤影与刘军结婚。刚结婚不久,夫妻俩就赶上春季牧蜂。当时阜阳不像如今,农村遍布油菜花,养蜂人必须外出寻找合适的地方放蜂采蜜。“以前看过电视剧《神雕侠侣》,里面小龙女养蜂的情节令人难忘。”怀着对养蜂的浪漫憧憬,尤凤影和丈夫一起驾驶农用车,携带蜂箱赶到了临近的河南固始县。 真正开始养蜂,尤凤影才明白根本不像电视剧里演绎得那么浪漫。夫妇俩搭起帐篷住在野外,清晨日出时便开始放蜂,傍晚月亮升起前迎接蜜蜂回笼。枯燥的日子重复了大半个月,期间尤凤影还不慎被蜜蜂蛰了几次,疼得眼泪差点流出来。 “甜蜜”更多的人 蜜蜂蜇人的现象仅仅是一种本能,而且会以生命为代价。慢慢地,尤凤影对蜜蜂充满了爱怜和不舍,逐渐喜欢上了这种勤劳的小精灵。 到了秋冬季,尤凤影对蜜蜂的爱惜更甚,偶尔在寒冷季节,看到有蜜蜂坠落到地面,她总会将蜜蜂捧到手心里,渐渐温暖后,才将它放回蜂箱。 与蜜蜂相伴18年来,刘军夫妇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创下了自家的品牌“蜜上皇”。由最初的土蜂转变为产量更高的意蜂为主,蜂箱近两百个,年产蜂蜜近两万斤,毛利润达到40余万元。 每到忙碌季节,夫妇俩便会聘请当地脱贫户参与蜂蜜采集,带动部分乡亲致富。2018年5月份,夫妇俩共同申请加入了阜阳市爱心公益协会,在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活动中,积极捐献自家生产的蜂蜜,让那些困难群体感受到爱心的甜蜜。 蜜蜂酿出的甜蜜,刘军夫妇没有独享,他们希望,能将这份“甜蜜”带给更多人。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