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百岁老兵 戎马半生

2021-4-8 10:00|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9129|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文 通讯员 吴文法/摄|来自: 颍州晚报

  身强体健,声音洪亮,眼神犀利,是家住颍州区奎星社区的鲁亚伯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年轻时经历的战斗太多,他的两个耳朵都不太好使了。”老人的六女儿鲁延如说,以前父亲常给他们讲自己年轻时的战斗故事,一提到当年的事,老人头脑特别清晰。
  
  见有人来访,老爷子很高兴。回忆过往时,他还“重现”了刺刀术。只见他手持拐杖,抿唇静气,背挺得笔直。“啪”的一声,老人左脚踏前一步,手中拐杖直直刺出,随即调转“枪”口,转“枪”反刺。整个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举手投足间,当年风范依稀可见。
  
  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远赴朝鲜战场;战场上差点被活埋,也曾一战刺死3个敌人……生于1921年的鲁亚伯,今年已是百岁高龄,但回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依旧记忆如昨。近日,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段过往。
  
  看到征兵,他顿觉热血沸腾
  
  翻阅老人在1953年为作思想汇报所写的《鲁亚伯同志历史思想自传》复印件,在老人的回忆和子女们的“翻译”下,那段血与火染成的光辉岁月逐渐呈现在记者眼前。
  
  鲁亚伯出生在江苏省绥宁县,祖辈曾做过官吏,但到了他记事时,家中已败落,全家以种地、卖菜为生。
  
  1938年春季的一天,鲁亚伯挎着篮子上街卖菜。当时镇上有家姓戚的大户,家里有弟兄仨,父亲在当地组织抗日自卫团,三兄弟都在军队任职。
  
  那天在集镇上,戚家兄弟几人都拉开阵势,宣传抗日、招兵买马。之前,鲁亚伯就听乡邻说日军打进中国了,总觉得离自己挺遥远。当时,听到戚家的抗日动员时,年少的他顿觉热血沸腾,当场跑到宣传点报了名。
  
  “我从那时候起,成了我党革命队伍的一员。”让鲁亚伯难忘的是,他加入不久,便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当时,队伍遭遇敌人重重封锁,物资极度缺乏。受上级安排,鲁亚伯等人随同军分区政委一起采购食盐等,却遭遇了日伪军的包围。一场激烈战斗后,政委等人突围,鲁亚伯等5人却不幸被俘。敌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刑拷打,但他们咬紧牙关,对政委的去向一言不发。
  
  眼见得不到情报,对方将鲁亚伯等5人脱光衣服埋在地下,仅露出头。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队友在老乡的指引下突袭而来,击溃了敌人,将5人成功解救。
  
  血战朱家岗,连杀三个敌人
  
  老人常常会反复提及一场战斗——“血战朱家岗”。
  
  回到部队后,鲁亚伯转移到新四军成为一名战士,期间多次参加对日伪军作战,他始终奋勇在前,曾在1年之内负伤7次。
  
  1942年冬,日军对淮北苏皖边区发动大扫荡。鲁亚伯所在部队奉命进驻朱家岗。不料,对方以精锐部队1600余人将他们包围,企图一举吞掉,一场激烈的殊死战斗就此打响。
  
  “那地方都是平原,部队在外围挖了很多坑道。我就和战友一起,在房顶上站岗,没想到半夜里,日军就摸上来了。”鲁亚伯回忆,当时大部队转移了,我军人数少于敌人,但他们一点也不畏战。
  
  发现遭遇敌人突袭,鲁亚伯一边发出警报,一边向敌人射击。因为村外道路事先已经被我军破坏,敌人很难集中兵力。一人爬上鲁亚伯所在的房顶企图偷袭,被他发现一脚踹下了房顶。鲁亚伯没有犹豫,紧跟其后从房顶跃下,直接将刺刀捅入对方的胸膛。
  
  这一波摸哨的敌人共有4人,还有3人还未从坑道里爬出,鲁亚伯居高临下,顺势一刀又刺死一人。剩下两人见势不妙,转身欲逃,此时我军大部队已经闻讯而来,在队友帮助下,鲁亚伯又刺死一个敌人,最后一个也被队友当场击毙。
  
  根据史料记载,朱家岗一战,我军歼灭了日军平林师团280余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鲁亚伯所在部队被编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他又分别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及解放前夕的杭州黄岩县剿匪和胶东半岛剿匪等系列战斗。1953年,鲁亚伯作为志愿军的一员奔赴朝鲜,但是当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他未能参与战斗。
  
  不给组织添麻烦,多为社会做好事
  
  1966年,鲁亚伯从部队转业来到阜阳地区,担任当时的阜阳地区食品公司经理兼党支部书记,直至离休。2015年8月31日,根据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下发的文件,鲁亚伯等20名离休同志享受按副省长级标准报销医疗费待遇。
  
  在鲁延如等人的记忆中,年轻时的父亲脾气暴躁,对孩子管教十分严格。
  
  退伍后,鲁亚伯始终保持军人本色,作风朴素。2010年冬天,有次鲁亚伯发现工资簿上多出了5000块钱,他不顾天降大雪,跑到相关部门,非要将多余的钱当场退出。直到对方查清原因,承诺下个月如额扣除后,老人才安心地回到家中。
  
  如今,百岁高龄的鲁亚伯,爱看红色影视剧,读党报党刊,每天都叮嘱子女把报纸及时取回,拿着放大镜逐字逐句地读,了解国家大事。
  
  “他平时跟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不给组织添麻烦,多为社会做好事’。”鲁延如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老人秉承了大半生的宗旨。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