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放晴了,年过七旬的崔兰芳带上小锄头,朝着村子后头的绿化林走去。 林下,一垄一垄嫩绿的黄花菜苗迎风摇曳。弯腰除草,崔兰芳把10多垄黄花菜苗打理得清清爽爽,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 沟塘边、小河坡、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林里,像崔兰芳一样精心“照料”黄花菜的村民有77人,他们都是颍州区三塔集镇花园村的脱贫户。 荒地、空地上,黄花菜“风头正劲”,这也意味着花园村的新产业正在拔节生长。 2018年底,花园村整村出列,209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脱贫出列后,村里房新了、路通了、路灯亮了,还有了家底,但村“两委”依然“坐不住”。 “我们村集体收入主要来自扶贫车间、光伏扶贫等政策性、资产性收入,经营性、产业性收入较少。”花园村党支部副书记郝鹏程深知,培育发展新产业,才能更好地带着村民奔小康。 花园村离阜阳市区较近,村民有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瓜果蔬菜拿到城里卖的传统。滁新高速和润河经过花园村,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林及河岸缓坡,也有可以利用的荒地、空地。 结合实际,摸清底子,去年花园村“两委”决定把零散的撂荒地整出来,让闲置土地发挥效益。 土地盘活了,怎么利用?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到外地考察,村“两委”决定——种黄花菜。“咱这边人喜欢吃又会种,黄花菜还适合在河沟边生长,准能行!” 去年10月,了解到去冬今春正是黄花菜价格的低谷,而陕西等原产地的规模种植恰好到了需要分株时期,瞅准时机,花园村种下200多亩黄花菜芽苗。 “春节前黄花菜干还是10多元一斤,近期价格触底反弹,已经涨到20多元一斤。”仔细分析市场走向,今年春季,花园村又陆续种植了100亩黄花菜。 种下黄花菜,一年以后才能采摘,三年进入盛产期。尽管还没见到效益,但花园村聘用村民用心管理,对一棵棵芽苗寄予希望。 “按照正常市场价算,一亩黄花菜能收入5000元左右,行情好时每亩收入2万元不成问题。”郝鹏程介绍,花园村已建成一座6000立方米库容的冷库,“价格好我们就卖,价格不好冷藏起来。” 不仅让村民腰包鼓起来,种植黄花菜还能保持水土、美化环境。作为草本植物,黄花菜种植一次可以多年采收,冬天枯、春天发,既不用费力管理,也不会面临秸秆处理难题。“明年黄花菜开花,花园村会变成真正的花园,村民也会尝到更多甜头。”郝鹏程信心满满地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