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田桥街道办事处有一对特殊的夫妻。妻子是办事处残疾人专职委员张素芹,自幼因病双腿瘫痪。丈夫杜海平从小就因患病落下眼疾,如今双目失明。结婚20多年来,两人“共用”一双眼睛,“共用”一双腿,共同为街道的残疾老弱群体服务。 虽身有残疾,亦有甜蜜爱情 张素芹今年41岁,刚出生3个多月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便落下双腿瘫痪。 虽然身有残疾,但命运的苦难让她变得愈加坚强。她读书认真,性格开朗,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一直都是班干部、学习委员。因为身体先天缺陷,张素芹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求学。 高中毕业的那年夏天,张素芹外出办事,当她吃力地拄着双拐往公交车上爬时,一只有力的大手握住了她的手腕。当时,杜海平和亲属承包乡村公交,他从小就因患病落下眼疾,当时还能勉强视物。看到一个拄拐的清秀姑娘努力上车时,他想也未想就伸出了手。 杜海平的阳光善良在张素芹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影子,两个同命相连的年轻人很快走到了一起。2007年,两人结婚的第7个年头,杜海平的双目完全失去了视力。 残疾困难群众的“知心姐姐” 为了生计,夫妻俩做过小生意,打过零工。2012年,街道办事处进行公益性岗位招聘,张素芹第一时间去报了名。因为年轻有文化,加上头脑灵活,性格开朗,张素芹在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担任残疾人专职委员,负责街道里残疾人补贴、证件发放办理、法治宣传、心理疏导等。 每天清晨,杜海平就推着轮椅,在妻子的指引下将她送上电动车。张素芹驾驶车辆,带着丈夫赶到办事处。妻子坐着轮椅在办公桌前服务咨询群众,丈夫在门口静静等待妻子下班。遇到下乡为困难群众办理相关手续、进行政策解读、做心理疏导时,杜海平便推着轮椅,陪妻子走家入户,逐门逐户问询了解情况。 因为热情耐心,张素芹很快成为辖区所有残疾困难群众的“知心姐姐”。 孙庄居委会的于某森因为患病视网膜脱落,心情极度低落,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张素芹多次上门为他做心理疏导:“你还能有俺两口子倒霉?你两口子手脚完好,能干能做,只要夫妻同心,有啥克服不了的困难,翻不过去的坎?”听了这番话,于某森连连点头,重拾生活信心。 帮助更多遭遇坎坷的人 “这些年,党和政府帮助关爱着我们。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更多遭遇坎坷的人。”采访中,杜海平反复向记者提到这句话,这也是夫妻俩多年来秉承的做人准则。 只要来访群众反映困难,张素芹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上门咨询政策,她反复耐心解读;各居委会里有残疾困难群众自暴自弃,她定期上门走访做心理疏导,传达政策,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 张素芹常说,因为她和丈夫都是残疾人,因此走访中更容易走入对方的内心,“和我交流时,他们可以畅所欲言,说出平时不愿说的心里话。特别是听到他们感恩党和政府的话语时,我总有一种工作被肯定的感觉”。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