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处分后,党员干部往往会被负面情绪裹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作效能。如何帮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再出发?去年以来,界首市通过定期回访、疏导帮扶和考察评价等方式,为60名受处分干部解心结、除顾虑,帮助他们重拾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信心。 由于没有正确履行对企业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审核职责,导致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违规通过就业扶贫驿站评审,去年底,界首市某乡镇干部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记入个人档案、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一年内不得提拔……该名受处分干部,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不安、失落的情绪中,在同事、家人和朋友面前抬不起头。”界首市纪委监委相关同志到该干部家中回访时,他依然心事重重。 为了让他放下思想包袱,负责回访的工作人员从他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聊起,拉近距离、真诚交流。最终,这名干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镇党委政府工作、给脱贫攻坚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决心吸取教训、正视处分,以后更加细致、精准地做好工作。 “开展回访帮扶,目的就是让‘跌倒’的党员干部放开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手脚,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唤醒初心,重拾干劲,更好地履职尽责。”界首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干部是党的宝贵资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历来是党对待干部的态度。如何救,考验“医术”。 界首市纪委监委制定详细的回访计划,工作人员在回访前会仔细了解回访对象的个人履历、性格特点、处分类型、处分期间个人表现等情况,因人施策、精准谈心,用心用情做好回访对象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让其畅所欲言,解开心结,正确对待党纪政务处分,既认识到纪律红线千万不能碰,又再燃干事创业激情。 “帮助‘跌倒’干部重新站起来,如果只停留在嘴上教育,没有实际举措,让干部看不到希望,回访教育就没有吸引力。”敢于为“跌倒”干部回归搭台,考验担当精神。界首市建立受处分人员教育关怀档案,对在回访教育中思想转变较好、积极改正错误、工作实绩突出、干部群众认可等收效良好的受处分处理人员,给予相应评价并登记,作为以后使用提拔的一项考核依据。 去年以来,界首市已对60名受处分干部开展回访教育,搭把手、拉一把,推动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