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求学路上,一直有你们的关爱

2021-9-6 08:36| 编辑: 刘黎 | 查看: 13964|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实习生 杨雅坤/文 记者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志愿者送孙新运返校 
  
  昨天是阜阳师范大学开学的日子。一大早,阜阳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的吴家颍、宋学文等几人,便早早驾驶车辆来到位于颍东区老庙镇的孙小寨村。按照事先约定,几位志愿者当天来接“ 瓷娃娃”孙新运返回大学校园。
  
  今年21岁的孙新运,自幼便患有罕见的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在母亲含辛茹苦的陪伴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刻苦学习,于去年考上了阜阳师范大学。
  
  几位志愿者走进小院,孙新运坐着轮椅迎了上来,开心地与他们打着招呼。宋学文的儿子宋文杰再次送来5000元助学款。自从三年前得知孙新运的故事后,宋学文父子便将他作为帮助对象,每年都以各种方式向他传递温暖。去年夏天,孙新运收到阜阳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宋学文当场表示,承担他所有的学杂费——每年10000元。
  
  “除了说谢谢,俺实在不知道该说啥好。”今年44岁的闫西兰已经记不清楚,从小到大,儿子孙新运共发生了多少次骨折。最困难时是在儿子上小学时,她每天背着儿子走到村小,然后就在教室门外守着,方便随时照顾。读初二时,因为病情愈加严重,孙新运休学了近两年。
  
  2014年末,学校通知闫西兰回校领取爱心人士赠送的校服。在活动现场,闫西兰第一次见到了吴家颍。“他上来询问孩子的情况后,就说他来想办法。”闫西兰说,两个多月后,吴家颍带着志愿者再次赶来。原来,他帮助孙新运联系了济南市一家专门治疗“瓷娃娃”症的医院。来回往返多次,都是吴家颍等人帮着联系护送。
  
  聊天间,车辆到达阜师大老校区的大门外。因为孙新运的特殊情况,阜师大领导特批闫西兰可留在校园陪读,还专门为他们设置了一个小寝室。说起大学校园生活,孙新运非常开心,因为这里有关爱他的老师,还有很多热情的同学。孙新运的教室在一楼,个别需要上楼的课程,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伸出援手。
  
  如今,孙新运在阜师大就读网络和新媒体专业,将来毕业后,他很想利用自己的专长从事新媒体工作,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社会的温暖。

      记者手记

      “慈善是人类之心所能领略到的最真实的幸福。”昨天是我国第六个“中华慈善日”。这一天,记者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今年19岁的小雪和21岁的孙新运,有着各自的不幸,却有着同样幸福的际遇。两个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不吝援手,同样被好心人揽下了未来四年大学生活的学杂费支出。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公益、传递爱心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人的一生中,有坦途大道,也会有崎岖山路。当困难超越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来自他人的援助就显得弥足珍贵。如果这种援助是持续性的,正如刘新海与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给予的持续不断的帮助,就更能成为小雪和孙新运面对艰辛时的有力支撑和坚实后盾。
  
  最让记者感动的是,无论小雪还是孙新运,都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愿身边多些持续不断的爱心,愿更多人像小雪和孙新运一样带着身边的爱,坚守心中的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