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当天,我市举行了纪念“12.5”国际志愿者日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进会议,并举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职工文明实践中心揭牌仪式。 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市已注册志愿者143万余名,“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社会新风尚。放眼阜阳大地,志愿者的身影遍布每一个角落,在传递温暖和感动的过程中,彰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共筑阜阳这座爱心之城。 每6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志愿服务被誉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更是城市中一道靓丽风景。 143万余名,这是阜阳志愿者注册人数,占到城市总人口的17%。这意味着,每6个阜阳人中,就有一个是志愿者。 “哪里有人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魏宏伟说,近年来,我市志愿服务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在理论宣讲、扶贫济困、传播文明、应急救援、环境保护,以及参与大型活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文明城市创建等诸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阜阳这座全国文明城市也因“志愿红”而愈发美丽动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文明实践所800个,文明实践站点2000多个,成立志愿服务队伍2000多支,71家市直机关单位党员志愿者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劝导、“路段长”制和结对包联社区等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800多个,其中3个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155个典型(含个人、项目、组织、社区)获评安徽省“月评十佳”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总数居全省第一。 临泉县陈集镇联建村村民崔世宽,为感恩儿子患病期间给予帮助的社会爱心人士,7年来一直坚持无偿献血,2018年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颍州区万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参与广泛、便民利民、安民乐民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320场,受益群众达1.5万人,2020年7月获评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2017年启动的阜阳市文明之光志愿者协会“学雷锋·旅客安全送”志愿服务项目,依托颍上火车站学雷锋志愿服务驿站,常态化为进出站旅客提供咨询、导乘、帮扶、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温暖了大家的旅途……持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在阜阳市科技文化中心内新挂牌成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职工文明实践中心,将成为提升我市志愿服务水平的新平台。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我市将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志愿服务队,由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担任志愿服务队队长,让更多志愿服务项目真正实起来、活起来;通过打造职工文明实践中心,有效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阵地优势,不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准职工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及痛点、难点,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开展职工文明实践活动,让更多职工群众投入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活动中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我市将继续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12月5日当天,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举行了“志愿阜务”信息服务平台启动仪式。今后,广大市民可通过“文明阜阳”微信公众号进入“志愿阜务”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点单”选择志愿者们提供的上门服务,让志愿服务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着眼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