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颍东区杨楼孜镇前进村的八零后青年周月功一直坚持“信为上、善为先”的做人原则,也因诚实守信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赢得了广泛认可。 “小时候,家里遭遇变故,父亲生意失败,欠下了外债,但他没有逃避,而是拿一个本子将每一笔外债都记得清清楚楚。”周月功告诉记者,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在他的印象中,有段时间家里连油都吃不起,但父亲始终咬牙坚持一点一点还债,还叮嘱他“做人做事,诚信不能丢,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那时的周月功年龄尚小,但却把父亲的话记在了心间。 长大后,带着这样的信念,周月功跟着老乡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2003年非典时期,担心会传播病菌,务工地政府对老旧小区的垃圾管道进行改造,周月功抓住这一机会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不久后,经朋友介绍,周月功进入北京市崇华建筑有限公司,从事拆迁工作。仅用两年时间,重信守诺、勤勤恳恳的他就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并承揽了多项重大工程的建设施工任务,工地遍及北京、河北、浙江、安徽等地。 “我是做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是底线。”周月功告诉记者,2020年4月,在工地上验收工程时,他发现楼板本应使用直径14厘米的钢筋,但工人使用了直径12厘米的钢筋。了解情况后,他将班组长撤职,并对工人进行批评教育,又将这些楼板拆除重新施工。 2011年春节临近,30多名工人等着结算工资回家过年。但项目资金在审计环节出了问题,工资无法及时下拨。周月功二话没说,贷款80万元垫付了农民工工资。 在工作中坚守诚信,在生活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了解到各地医用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紧缺,周月功彻夜难眠。他连续10多天打电话、找渠道,先后从五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价值400多万元的医疗物资。其中,一半由他帮其他单位代购,一半由他出资购买后捐赠出去。当年2月26日,周月功还向安徽省委组织部缴纳防疫特殊党费1.33万余元,向中组部缴纳大额党费1.19万余元…… 近年来,周月功相继被评为“阜阳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阜阳市疫情防控先进共产党员”,并获得了“阜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