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颍上:实干谱华章 砥砺展新姿

2022-1-22 10:57| 编辑: 刘黎 | 查看: 19414| 评论: 0|原作者: 杨燕 徐东升/文 张洪/摄|来自: 阜阳日报

  翻开本届政府五年工作日程,一串串铿锵坚实的足迹,见证了颍上发展的光辉历程。这五年,是颍上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颍上县委县政府带领180万人民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精准脱贫摘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力更加充沛、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发展协调性和持续性更强、人民福祉持续增进……
  

 半岗镇芡实种植

    坚持产业兴城  县域综合实力增强
  
  岁末年初,安徽翔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有条不紊工作着,高精度的芯片电阻在这里产出后立即被运往全国各地。
  
  “在政府的帮扶下,这几年,我们注重科技创新研发,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在每天都有价值数百万元的产品发往全国各地。”安徽翔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汤华介绍说,截至去年11月底,公司已经完成4.2亿产值。
  
  翔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是颍上县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五年来,颍上县牢固树立工业立县理念、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促转型、优结构、强龙头、补链条、抓创新,推动工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县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快、快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4%、7.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07家,纺织服装、通信电子设备等10个行业增加值翻一番,燕龙基新能源、赛拉弗光伏组件等一批优质项目投产运营。经开区新增入园企业280家,获批省清洁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基地)。循环经济园列入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化工集中区面积扩至3.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8家,获批省级化工园区,打造了新的增长极。
  
  在“产业兴城、工业强县”“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下,颍上县还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 “第一抓手”,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五年来,全县共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6.2亿元,年均增长率超12%,其中工业总量实现到位资金432.98亿元。其中,今年成功引进投资20亿元的高端聚酰亚胺高频高速新材料、投资6.2亿元的觅拓光刻胶核心组分光敏剂及半导体液态封装材料关键原料等亿元以上重点招商引资项目16个,另有计划投资50亿元的正威稀土磁性材料、计划投资10亿元的纳创钠离子正极材料等在谈项目30个,投资额超200亿元。
  
  在抓产业和重招商的加持下,颍上县实体经济进一步壮大,产业发展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347.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51亿元,年均增长7.8%,总量全省第十二、全市第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2.3亿元,年均增长14.6%。财政收入由30.3亿元增加到45.8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年均增长12.6%。
  
  发展特色产业  战贫振兴无缝衔接
  
  眼下,正值冬季娃娃菜丰收时节。位于颍上县西三十铺镇的安徽传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娃娃菜种植基地内,铲菜、搬运、装车……一片繁忙的景象。
  
  “经过简单的处理,这些娃娃菜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超市销售。”传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滕传林说,今年公司种了400亩娃娃菜,按亩产6000斤计算,一亩地纯收益就达到了5000元。
  
  通过种植娃娃菜、有机花菜等高端蔬菜,这几年,传林农业不仅效益不错,也带动周边80多名群众就业,为乡村振兴夯实了产业基础。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五年来,颍上县结合自身优势,坚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走出了一条符合发展规律、具有颍上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路子。在脱贫攻坚方面,颍上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实施产业项目29.6万个,实现就业7.9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267元增加到10669元,7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0493户、162385人全部稳定脱贫,彻底甩掉戴了33年的贫困县“帽子”,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去年又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提升,颍淮大地铺展出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截至目前,全县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40万亩、水产养殖49万亩、稻渔综合种养33.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39万亩;培育农业经营主体8449家,其中包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2家。
  

滨水新城(徽创 滨江御府)
  城乡协调发展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穿行在颍上县城的各个主干道,交通路、人民路、解放路、颍阳路……随处可见道路整洁有序、车辆停放整齐、商家齐门售货,自觉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主动将自己负责的卫生区域打扫干净,并且在门前放置垃圾桶,引导消费者维护整洁有序的购物环境。
  
  “环境好了,路段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现象减少了,一些卖水果、蔬菜的小商贩也被安置到临时服务点。”家住交通路附近的王敏芝告诉记者,现在县城的环境面貌一天天在变好,出门就像看风景一样,心情舒畅,生活也更加舒适了。
  
  除了城市环境卫生变好,颍上县还通过挖掘“她”力量、做足“她”文章,以创新实践村嫂工作为“小切口”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大转变”。
  
  “女同志有自身优势,柔性力量更容易调解邻里纠纷,化解家庭矛盾,预防女童性侵等。”颍上县黄坝乡党委书记刘国东说,农村中的许多问题经过村嫂理事会这个“小筛子”筛过之后,到了镇这一级,就少很多了。
  
  颍上县基层干部也纷纷表示,村嫂理事会成立后,村嫂已经成为地方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村嫂们围绕政策法规宣传、村庄环境治理、移风易俗、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开展工作,成为扎根在群众身边的政策法规“宣传员”、村居环境“监督员”、乡风文明“引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居治理“信息员”、扶弱济困“服务员”。
  
  县城越变越美、乡村治理越来越有效,是颍上县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五年来,颍上县全面改造老城区,高标准建设新城区,城区建成区面积由30平方公里扩大到41平方公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36.9%提高到42.9%;五里湖湿地、颍左颍右大堤、保丰河景观等生态工程建成开放,建成区绿地率达41.4%,绿化覆盖率达45.7%;新增城市道路182.8公里、公共供水管网147.2公里,长途汽车中心站、公交换乘中心等投入使用,城乡公交客运实现一体化。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城乡环卫实现一体化,改造户厕8万余座,建成公厕953座,清理沟河渠塘11985条(个);全面落实路长制,建设农村公路2895公里,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深入推进林长制,新增造林面积3.8万亩;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6个、省级美丽集镇29个,获评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沿淮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庄台治理成效明显,王岗镇淮罗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此外,数字颍上加快建设,政务云平台、大数据平台、智慧城市平台、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城市管理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和市民素质显著提高;全面开展村嫂理事会工作,4381名村嫂活跃在田间村头,有效畅通基层治理微循环。
  

颍上经济开发区

  发展社会事业  百姓幸福感不断提升
  
  2020年,占地百亩的颍上县慎城镇中心新校舍投入使用,校内录播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图书阅览室等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搬迁入新校区,有效解决了文明辖区内适龄学生入学教育资源落后的问题。”慎城镇中心学校负责人费振告诉记者。
  
  近年来,颍上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不断加强社会保障,进一步增强了民生福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五年来,颍上县提前三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县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项目477个,投入7.47亿元,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3990个、义务教育学位16416个;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47%,普惠园就读幼儿率达80.51%,公办园就读幼儿率达51.15%;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85所、幼儿园161所,颍上二中、特殊教育学校等投入使用;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学生资助应助尽助,发放资助309333人次2.18亿元;加大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发展,城北、城西文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城东文教中心基本竣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连续多年达到97%以上。
  
  医疗保障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过去五年,颍上县紧密围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这一目标,从理顺管理职能、提高运行效率、增强保障能力等方面着手,坚持“三医联动总抓手,医保改革惠民生”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一项项用心用情的医保举措持续落地生效,为全县广大群众撑起了健康“防护伞”。
  
  在颍上县十八里铺卫生院门诊挂号窗口,正在排队领药的朱仁均是这个镇宋洋村一名低保户。2018年,被查出患有食道癌,需要长期就医服药维持治疗。考虑到高昂的治疗费用,朱仁均曾一度放弃治疗。享受医保政策后,如今朱仁均每天都会准时准点到卫生院取药治疗。
  
  “亏了政府的医保和低保扶持,我才不会为看病费用而发愁。”朱仁均说。
  
  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医疗保障快速发展带来的实惠,百姓看病就医的底气才会越来越足,幸福的指数方能节节攀升。在颍上县人民医院医保结算窗口前,前来报销的群众正井然有序地排队进行医保结算,市民李波就是其中一位。
  
  “这几年的医保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如慢性病管理可一次拿一个月药,且所用的药物均纳入医保了,此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一站式服务,真正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李波告诉记者。
  
  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全县参保人数逐年上升。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2016年的1501166人增加到2021年的1536241人;县人民医院获评三级医院,县中医院获评二甲中医院,县域内就诊率达86%;城乡医保全面并轨,报销比例提升、报销范围扩大,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带来的成果。
  
  五年来,颍上县保障体系也更加贴心。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建设棚改安置房2.2万套,交付1.1万套;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发放低保金11.3亿元,覆盖25万人次;城乡医保、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建成养老服务中心30所,新增养老床位5103张;落实退役军人优抚优待政策,实现再就业1961人,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县。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