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仁和药业等知名品牌生产产品包装膜,到研发新能源汽车、数码产品核心部件锂电池隔膜,再到新型可降解膜材料,14年来,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心无旁骛,专攻“膜”,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实现年产值4.35亿元。 天鸿新材料最早从食品包装领域起步。2008年,企业创始人胡伟成立天鸿包装公司,经过几年发展,公司成为王守义十三香、济民可信、仁和药业等企业产品包装膜的供应商。 事业小有起色的胡伟并没止步。2010年,看到锂电池等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旺盛,胡伟盯上锂电池核心部件——锂电池隔膜,因为技术限制,当时这种产品主要依靠进口。胡伟偏不服气,他投入资金、牵手高校院所,进军锂电池隔膜技术领域。企业研发团队不懈努力,攻克了锂电池隔膜核心技术——干法单拉技术,一跃成为行业领先水平。 “动力锂电池隔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关键领域补短板项目,解决了当时干法隔膜机械强度缺陷、湿法隔膜热稳定性差的弱势。”胡伟介绍,尤其是通过工艺及配方改进,大大提高了隔膜的安全性。2015年,该技术摘取全国创业大赛奖项。 掌握核心技术后,当年,天鸿新材料在稳定原有业务的同时,投资2.5亿元上马锂电池隔膜项目,向科技含量更高的新材料行业转型。如今,企业从最初生产普通包装膜升级为锂电池隔膜、PVC压延膜、可降解薄膜、环保材料薄膜等多功能薄膜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资本市场,成为全国细分市场领域的“单打冠军”。 天鸿新材料的跨越发展,让胡伟明白一个道理:企业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多年来,企业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大投入,积极牵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安徽省多功能薄膜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仅2021年,天鸿新材料就申请国家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项目14项。 为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天鸿新材料不仅上马了国际先进的干法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压延膜生产线和烟膜生产线,还投入2400万元购置研发、检测设备,配备多功能膜检测中心。当前,企业锂电池隔膜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左右,PVC压延膜占市场份额的10%左右。 创新无止境,发展不止步。2020年,天鸿新材料牵手四川大学国家高分子重点实验室王琪院士团队,成立“环境友好型聚乙烯醇基薄膜创新创业团队”,上马年产2.5万吨环境友好型PVA、PLA生物基新型膜材料项目。目前,项目一期正在安装调试设备,项目投产后,企业年产值有望跃上5亿元台阶。 胡伟说,下一步,企业将抢抓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三年倍增计划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出更多科技含量高、市场应用广的产品,推动企业做优做大做强。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