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快,就比稳;不比多,就比少。”5月26日上午,在阜南县王家坝镇一片金灿灿的麦田里,一场特殊的“擂台”大比武在此举行—— 2022年阜阳市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开赛,比比谁的技术更高、小麦损耗量更少。 千顷麦浪泛金光,10台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比赛开始!”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参赛选手们操控着收割机,稳稳前进。 “昨天刚下过雨,虽然早晨风烘过了,但地里还稍微有点潮。”3号赛道的农机手刘庆雷,驾驶联合收割机已经10年。刚下地,经验丰富的他就能判断出作业田块的基本情况,当即调整作业计划。 曾经,刘庆雷也是一名庄稼人,家里种植小麦四五十亩。农民对于粮食收获的心情,他十分理解。“大家辛辛苦苦大半年,就盼着这几天呢。”刘庆雷说,割台先“吃”一半,留下一半,再跑一趟,这样能减少抛撒,帮助农民多打粮。“大不了咱多用点油、多花点时间,不能让庄稼人一季的辛苦浪费了。” “我刚开始驾驶收割机那几年,小麦损耗率大约在2%。这几年,收割机升级换代,我也不断琢磨研究,提高操作技术,现在能将损耗率降至0.1%左右。”张文震是内蒙古人,驾驶联合收割机走南闯北已有十余年。前些天,他来到阜南县,检修好机器,准备大展身手。 “小麦地有高有低,要根据地形的变化,调整割台和拨禾轮。农民种地不容易,咱们精细操作,及时调整操作手法,能减少损失。简单粗暴地干,农机手轻松了,但抛撒量就高了。”张文震说,他将在阜南县住上一个星期,等到这边小麦收割结束,再开往山东。 田间比武结束,工作人员拿着一个长2米、宽50公分的长方形工具,在每个赛道上选取1平方米的面积,把方框内残留的所有麦粒、疑似麦粒的麦糠等都拾取起来,仔细筛选称重。经测算评比,8号赛道农机手张文震在1平方米内损失小麦0.7克,以0.11%的损耗率夺得桂冠,远远低于国家标准1.2%。 记者从市农机化发展中心了解到,为确保小麦颗粒归仓,今年午季,我市提前制定农机化生产工作方案和小麦抢收应急预案,及时组织调度包括2.6万台联合收割机、15万台拖拉机在内的50万台套农机具投入“三夏”生产。开镰前,各地对所有农机具进行全面检修,对所有农机手开展严格培训,保障最大限度降低粮食损耗率。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