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一大早,站在自家田头,看着已经冒芽的旱稻,颍上县南照镇卜林村朱黄庄70岁的高言林满脸笑意。“多亏了村干部和包保村民小组长的帮忙,不然俺家这30多亩地不会这么快收好、种好。” 高言林家今年种了30多亩小麦,往年午收,他的两个儿子都会从外地赶回来抢收。今年受疫情影响,在上海务工的儿子都回不来,这可愁坏了高言林。 “虽然现在都是机械收割,但是地里的麦子拉回家、秸秆收储、夏种插秧,都得需要劳力。”正当高言林为收麦发愁时,村民小组长陈孝菊带来的好消息让他宽了心——村干部和包保村民小组长会帮助有需求的村民做好夏收夏种工作。 5月20日,村干部请来种植能手将稻种撒到高言林的小麦地里;21日,村干部、包保村民小组长和热心村民不仅帮高言林收获了小麦,还帮他把一部分小麦拉回家存储、一部分卖到收储点;23日,引水入田,稻种在高言林的地里“安”了家。 从收到种,4天时间,高言林没操一点心。“村里安排得妥妥当当,我给儿子们打了电话,让他们在外面安心工作,不用挂念家里。” 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今年午收,很多在外务工老乡特别是在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选择不返乡。卜林村“两委”提前走访、精心谋划、贴心服务,帮助有需求的群众抢收抢种,切实解决他们的“三夏”后顾之忧。 据了解,卜林村共有耕地4560亩、人口5030人,其中有一半青壮年在外务工。“这几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种地轻松了不少,午收回来的村民不多。”卜林村党支部书记张树伟介绍,根据前期走访摸排,村里有230名村民在上海务工,夏收夏种需要帮扶的有4户,涉及60多亩地。 “考虑到今年跨区机械、人力不足,我们充分利用当地机械和农机手,在咨询农业专家后,首次尝试用旱直播方式进行夏种。”张树伟告诉记者,在小麦收割前,村干部入户向村民宣传旱直播技术,70%的村民选择将稻种撒到未收割的小麦地里,这不仅缓解了插秧机不足问题,而且小麦收获后秸秆还田,还能降低打捆机需求、避免稻田生长杂草。 目前,卜林村小麦全部收割完毕,夏种已完成八成以上。“能让粮食颗粒归仓、外出务工人员安心,我们苦点、累点没啥!”张树伟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