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禁毒,你可能第一时间想到那些与毒贩打交道的缉毒警。 其实,在“正面战场”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战场:一群特殊的民警,面对毒品、鉴别毒品。他们就是鉴毒师。 在实验室中,他们穿着白大褂对毒品进行检测、分析。在制毒现场,他们身着生化防护服做好取证工作。 一丝一毫的差别,都影响着对嫌疑人的定罪、量刑。 他们用手中的检测仪器对抗毒贩,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宁。 在我市公安系统共有3名鉴毒师。昨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记者走近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理化实验室里的鉴毒师李俊杰…… 检测 容不得一丝一毫马虎 手持小试管、身着白大褂,将已经分离的毒品样品用移液器放进试管,送进液质联用仪进行检测分析…… 不像是民警办案,更像是在做科学实验。 这是理化专业高级工程师李俊杰正在对需要鉴定的毒品进行检测分析,以确定毒品成分和含量,为锁定毒贩提供科学依据。 2008年,李俊杰从西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后,考入市公安局,从事刑事技术理化检验工作,成为人们常说的鉴毒师。 常年和毒品打交道,李俊杰虽可凭借肉眼和气味就能观察出毒品的种类。但在他看来,只有凭借着精密仪器和化学试剂,才能准确检验毒品成分和分量,精准打击毒品犯罪。 “送来的检材中是否含有毒品成分,含量多少,可以为警方办案、法院判决提供参考。毒品的量刑标准中有严格的临界值,如贩卖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一旦超过50克,将是1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李俊杰说,因此,所有检测容不得一丝一毫马虎。 在理化实验室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精密仪器,这些都是李俊杰的“宝贝”。“毛发毒品检测仪可以对通过对毛发物质提取,检测出样本的主人是否为‘瘾君子’。” 14年来,李俊杰完成检测鉴定涉毒案件4000余起,检材12000余份,出勘制毒案件和投毒案件现场近300起,先后为近百起公安部、省公安厅毒品目标案件进行现场勘查和毒品检测鉴定。 他先后被评为市禁毒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前不久,他所在的实验室被省公安厅设为皖北理化分中心。 案件 揪出羊圈里的“制毒工厂” 因为专业性较强,鉴毒师不仅要在实验室中对毒品进行检测,还要对制毒现场进行勘查。制毒场所通常会堆放着各式各样的化工原料,也可能会发生反应,产生毒性。 李俊杰说,因此鉴毒师往往全副武装,身着生化防护服,戴防毒面罩对现场进行勘查。 2015年至2016年,李俊杰参与了一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的现场勘查和理化检测工作,该案获评“2016年度全国十大制毒物品案例”。 2016年1月,专案组打掉了在邻市某乡镇的一团伙制毒工厂。接到指令后,李俊杰立刻赶赴制毒现场勘验。 “制毒工厂一般选择偏僻的地方,利用废弃的厂房,或者牛羊圈,不容易引起别人注意,还可以遮盖制毒时散发的刺鼻气味。”李俊杰说,到达后,他发现这个制毒现场恰恰是用羊圈作为掩饰,现场散落着满满几大屋的制毒原料、半成品和制毒工具,并伴随着阵阵刺鼻的羊屎尿味。 通过勘查、初检,李俊杰在现场发现了关键性的制毒原料和制毒设备,由此推断出该制毒工厂的整个工艺流程。 紧接着,李俊杰对关键性的检材进行了提取,并连夜赶回实验室检测鉴定。次日,用检测结果验证了制毒的整个工艺流程。在铁证面前,嫌疑人很快就交代了整个制毒过程。 初心 “多打掉一个制毒工厂,就能多挽救几个家庭” 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冰毒、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力度不断加大,犯罪分子开始在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寻找突破口。这类毒品往往隐藏在电子烟油中(俗称上头烟),隐蔽性极强。 今年年初,某县公安局送来一支5毫升左右油状检测样品,那是他们跟踪数月、好不容易获取的战果,只等检测结果一出,就将涉毒人员绳之以法。接检、称量、取样、检测分析……李俊杰一刻未停留做完后,仪器上并未显示相应图谱。 看到结果,李俊杰一头雾水。“凭借经验可以断定是毒品,但仪器上却没显示相应图谱。”当天下班了,但他迟迟没走,查阅相关资料,重新取样上机、比对结果、分析质谱数据,直到充分认定油状物质是一种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第二天,他又联系省公安厅鉴毒专家,最终证实检测结果,确保案件报捕、起诉等程序正常进行。 “每一个制毒工厂背后都捆绑着千百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多打掉一个,就可能多挽救几个家庭。”说起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性,李俊杰眼里充满坚定。“一旦沾染上了毒品,基本上会家破人亡、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伪装毒品,你认识几个? 据公安部消息,我国目前已列管499种麻醉品、精神物质,是世界上列管毒品最多、管制最严的国家。近五年,我国新增列管新型毒品58种。 “上头电子烟”:与普通电子烟相似,烟油里却添加了合成大麻素。吸食后会出现“上头”症状,轻则头晕呕吐、精神恍惚,重则休克窒息,甚至猝死,比传统毒品大麻更易成瘾,危害更大。 “网红饮品”:“咔哇潮饮”等网红饮品的制作原料中含有“γ-羟基丁酸”,滥用含有这种物质的饮料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呕吐等症状,与酒精并用会加剧危险性,甚至会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 “减肥药”:含有伪麻黄碱成分,长期大量服用会使人头晕、恶心、兴奋、睡不着觉、食欲减退,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 “可乐”:一种由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毒品混合而成的新型毒品。其外包装跟普通可乐很像,喝完会产生幻觉,全身高热发狂,比冰毒的危害更大。 “跳跳糖”:遇水即溶、即冲即饮,口味与各种饮品混合后都不会发生变化,甚至香味都相似,但后劲很强,喝一次大脑连续两天都会处在兴奋当中。 “饼干”:一些犯罪分子将毒品混在烘焙原料中,制成了曲奇饼干的模样,以躲避盘查,方便运输、售卖。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