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喜,阜阳师范大学2024届毕业生,来自颍东区袁寨镇。2024年,他毅然加入西部计划,奔赴新疆和田县,投身防沙治沙一线。一年的时间里,他走遍全县各乡镇验收经济林、核查退耕还林成果,与同伴们一起,在沙尘暴频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种出片片绿意。 李传喜 半年走遍全县13个乡镇 “我对新疆有特殊情感,一直希望亲身体验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谈到参加西部计划的原因,李传喜表示。家人起初对他远赴万里之外工作感到担忧,经过耐心沟通,他最终获得了理解与支持,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经过培训,李传喜被分配到和田县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当地的防沙治沙和退耕还林工作。他所在的和田县经济开发区于2023年设立,这片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通过治沙防沙“圈”出的土地,既充满挑战,也孕育着希望。 “在这里,我唯一不适应的就是新疆的沙尘暴。那感觉可比建设工地扬起的灰尘猛烈多了,仿佛被一张裹着沙砾的巨网突然笼罩。”李传喜说。第一次遭遇沙尘暴的情景让他记忆犹新:原本晴朗的天空毫无征兆地暗沉下来,很快被一种浑浊的土黄色吞噬,空气中瞬间弥漫起细密的沙粒,像一场“沙雾”滚滚而来,能见度骤降至几米开外。 在户外稍待片刻,沙砾便钻进头发、衣领和袖口的每一道缝隙。摸一把头发,指尖能感受到粗糙的颗粒;呼吸时,喉咙里总像卡着细沙,干涩难忍。放眼望去,树木、房屋、电线杆都披上了厚厚的土黄色“外衣”,连阳光也被过滤成昏黄的色调,整个世界仿佛被沙尘彻底包裹。 正是这一次次切身体验,让他更加坚定了治沙的决心。“每多一分努力,就能让后来人少受一分沙尘之苦,让和田多添一片绿意。”他常这样说。 工作半年,李传喜已走遍县里13个乡镇。他跟随领导对照卫星影像核查退耕还林成果,深入田间验收经济林,认真检查每一片树林是否符合要求,树木成活率是否达标。在这个过程中,他见证了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看着那一片片新生的绿色,一望无际的防沙网,他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防沙治沙的坚定决心。 “在这里,我真正明白了‘奉献’二字的分量。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李传喜感慨地说,每一棵种下的树,每一片成活的林,都是他奉献的见证。 续签一年志愿服务期 前段时间,全国第十次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和田县召开,当地文旅局一名干部的报告让李传喜深受触动。这位来自陕西的干部,对和田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撰写的《和田的维吾尔》更让李传喜深受感染。他将这位干部视为榜样,激励自己在西部热土上坚定前行。 对李传喜而言,参与西部计划是一次成长的蜕变。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抗压与适应能力,更重塑了他的心态和价值观。他深刻体会到,幸福不在于物质的堆砌,而源于被他人需要、被社会信任的满足感。 今年,李传喜选择续签一年志愿服务期。“这段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指引我以后的人生方向。”他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