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小村庄里的“专家大院”

2022-7-2 09:07| 编辑: 刘黎 | 查看: 15620| 评论: 0|原作者: 梅飞 曹亚伟

      7月1日,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村民薛飞将自家新打的3500公斤小麦出售,每公斤价格3.1元。看到手机上的到账提醒,他的脸上乐开了花。
  
  薛飞今年种植10亩小麦,平均亩产超过650公斤。“卖出一部分换钱,留下一部分自用。粮食丰产、收入增加,多亏了村里的‘专家大院’。”他说。
  
  薛飞口中的“专家大院”,由太和县种粮能手徐淙祥于2010年牵头成立,太和县科技、农业等部门参与组建,全称为“太和淙祥小麦科技专家大院”。“专家大院”成立以来,省、市、县农业专家纷纷入驻,全力开展小麦种植技术攻关,并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等服务。
  
  2011年4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张槐村调研。走进徐淙祥种植的麦田,仔细察看麦苗长势,习近平鼓励他继续攻关小麦高产关键技术,为国家粮食生产多作贡献。
  
  牢记殷殷嘱托,徐淙祥和“大院”里的专家们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如今,“太和淙祥小麦科技专家大院”已更名为“国家粮食丰产工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目前,驻站科技人员10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4人,分别来自省农科院、太和县农技推广中心等。12年来,无论“大院”的名称怎样变换,当地农民依然习惯称之为“专家大院”。
  
  在这里,专家们定期前来开展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人均年工作时间在30天以上。农民在粮食生产中遇到难题,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从而催生了一波又一波“科技种粮热”。目前,张槐村7248亩耕地,90%以上种植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今年,当地小麦平均亩产600公斤左右,比去年增产10%。
  
  “我在‘专家大院’里见过大学生、硕士研究生,还请教过博士。”薛飞接受采访时,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乔玉强正在实验室里分析从示范田里获取的1000余份植株样本。“研究分析小麦的生长规律,有利于提升高产栽培技术,为丰产丰收提供保障。”乔玉强说。
  
  多年来,“专家大院”的专家们选育的“太丰3号”“太丰8号”小麦新品系,平均亩产超600公斤,种植技术广泛应用到黄淮地区;主持和参与选育的“太丰6号”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在皖西北地区推广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
  
  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徐淙祥的回信,更加坚定了专家们科技强农的信念。作为“专家大院”的负责人,徐淙祥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