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老照片里的热血记忆

2022-7-7 09:22| 编辑: 刘黎 | 查看: 16232|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 实习生 郑馨悦/文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还记得曾经感动过我们的“日记爷爷”吗?2019年3月6日,本报刊发了张守仁老人用7本厚厚的日记,记录下照顾患病妻子日常生活的故事。
  
  不久前,张守仁在收拾房间时,无意间发现了9张老照片,勾起了他半个世纪前参与建设大西南的一段热血记忆……
  
  7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阜城奎星社区81岁的张守仁老人家中。听他讲述半世纪前的那段往事。
  

  当年的张守仁
  
  支援大西南建设
  
  通过照片上标注的时间和地点信息,可以看出这些照片分别于1971年前后拍摄于成都、重庆等西南地区。
  
  1971年10月,按照上级指令,在阜阳地区汽运公司当驾驶员的张守仁作为支援三线建设的一员,随同队伍千里迢迢赶往大西南。
  
  张守仁所在的这支队伍有近百人。他们先后搭乘汽车、轮船,风尘仆仆地赶到重庆后,接手了换防队伍留下的大卡车,开始了支援西南建设工作。
  
  在驻地呆了没多久,张守仁所在车队被调到位于秦岭山区的陕西旬阳参与襄渝线铁路建设。来自皖北平原的张守仁,对于在莽莽山林中工作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起初还是极度不适应。
  
  密布原始森林的大山中,山头和山头之间没有公路,所谓的“路”,很多都是人工开凿,甚至是用脚踏出来的。尤其是一些路段的陡坡,卡车挂上一挡都难以顺利爬上去。这时,往往要紧踩油门,依靠几十名民兵用绳子将卡车拉拽上去。
  
  原始森林中的热血记忆
  
  连绵的群山峻岭,神秘的原始森林,暗藏各种难以预料的危险。
  
  最让张守仁难忘的,是一次雨夜徒步“行军”百里的经历。“我记得,1972年7月30日,天降暴雨,我们驾驶6辆大车回驻地时,遇到山路严重塌方。”张守仁说,当时雨下得特别大,车队进退不得。无奈之下,大家被迫放弃汽车,拉着手,在泥泞湿滑的山路上冒雨徒步,走了两天两夜共50多公里的山路,才精疲力尽地回到县城。
  
  刚踏入原始森林时,当地群众不止一次告诫他们,千万别独自在中途逗留,绝对不能在森林过夜,谨防豺狼虎豹等等。有一天凌晨,张守仁独自驾车执行任务穿越森林,车辆却出现故障。他带着工具手电,硬着头皮下车维修。庆幸的是,故障很快排除,没有发生意外。
  
  还有一次,车队在返程经过秦岭山路时,一个司机踩刹车过猛,导致车轮打滑,半个车身冲出了悬崖,后来大伙合力才把人车救了上来。
  
  想把那段往事写下来
  
  1973年7月,张守仁结束任务返回阜阳。
  
  这些年来,张守仁也经常和当初一同参与大西南建设的伙伴联系,追忆那段艰苦但光荣的岁月。随着时间流逝,当初一起挥洒热血汗水的伙伴中,很多人已经去世,而那段过往也将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中。
  
  张守仁有个想法,就是把那段青春过往记录下来,像自己坚持为老伴写“爱情日记”那样,不为别的,就想让后人多知道些历史,了解在那个特殊年代,很多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为了建设祖国付出的艰辛和不易。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