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带孩子早上从合肥乘高铁出发,来到“皖北明珠”阜阳开启一日游。此行本是冲着阜阳市博物馆而去——大热天里,室内活动最适宜。没想到,这趟旅程收获颇丰,不仅真切感受到阜阳深厚的历史韵味,还品尝了地道的人间美味,更邂逅了别有风味的城市景致。 读懂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从博物馆开始,那里藏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脉络。阜阳博物馆的馆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这里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既是老庄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兵家之祖姜子牙、千古名相管仲、东汉名将吕蒙的故里。“管鲍之交”“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皆源于此。馆内珍藏商代龙虎铜尊、阜阳汉简、西汉天文仪器等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2000多年前的“二十八宿圆盘”,盘面精准标示了北斗七星的位置。我们父子俩驻足良久,深深感叹先人的天文智慧远超今人想象。 我有不少阜阳朋友,个个豪爽大气,常带给我当地的卤牛肉。那牛肉肉质鲜嫩、回味无穷,是我们家公认的“最好吃的牛肉,没有之一”。在我看来,阜阳牛肉堪称“人间至味”。这次身临其境,自然要亲口尝尝。中午时分,我们听说东关美食街小吃云集,便打车前往,却未找到心仪的店家。好在途中经过奎星楼,顺势游览一番,也算不虚此行。随后,在网上搜索到一家连锁老店——“口孜华亮黄牛肉”,最近的分店在阜纺小吃街。 这条小吃街值得称赞。我好久没见到如此热闹的场景了:长长的巷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美食琳琅满目——卷馍、枕头馍、肉夹馍、板面、豆腐脑……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特色小吃。尽管店面不大,甚至有些局促,但食物的丰富足以弥补一切。我们慕名找到那家牛肉店,买了50多元牛肉,店家称重、切片后打包。接着找了家面馆,就着牛肉大快朵颐,那滋味,堪称“舌尖上的阜阳”。 其实,比起博物馆,我更想去探访别有风味的颍州西湖。“管仲故里”颍上县前不久刚去过,“欧苏旧游”的颍州(即阜阳)自然不能错过——去颍州西湖,也算是拜谒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与苏轼。午饭后,我们在文峰公园稍作停留,便打车直奔颍州西湖。 在时代变迁中,颍州西湖的名气已不如往昔。我身为安徽人,人到中年才发现它竟如此富有底蕴:欧阳修曾赞其“汝阴西湖,天下胜境”,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苏轼更写下“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的千古名句。 我们沿宽阔笔直的西湖大道行驶,抵达景区南门。一块巨石上刻着“颍州西湖”四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南门距湖面尚有一段距离,无法直接望见湖水,便顶着烈日往里走,穿过偌大停车场,看到游客服务中心,赶忙躲进去乘凉。在中心沙盘上,我们得以一窥西湖全貌;随后又沿湖边漫步,只见湖中有岛,楼阁台榭错落有致,景致多姿多彩。考虑到天气炎热,返程还需步行较远路程,我们决定适可而止,留点遗憾,也为下次再来找个理由。 颍州西湖不仅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欧阳修与苏轼,亦师亦友,相差三十岁,却在阜阳成就了“欧苏会颍”的忘年佳话。欧阳修官至副宰相,曾在安徽滁州、颍州任职,自号“醉翁”“六一居士”。1071年,他退休后回到颍州西湖“六一堂”养老。 欧阳修致仕后,苏轼曾写下《贺欧阳少师致仕启》,盛赞其“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代之师”;后来在杭州任职时,还特意在西湖边凿“六一泉”以作纪念。 我想,如何盘活文旅资源、讲好西湖故事,对阜阳来说是值得深思的课题。期待颍州西湖能重现昔日盛景,再度与杭州西湖齐名,成为真正的“天下胜境”。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