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用300根一次性筷子 搭起微缩版“农家小院”

2022-7-8 09:29| 编辑: 刘黎 | 查看: 16171| 评论: 0|原作者: 汪文婕 实习生 鹿雅妮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纺车、独轮车、架车子、农村起脊房……昨日上午,记者在阜城水岸明珠小区见到了张立新精心打造的微缩版“农家小院”。这个“农家小院”所使用的材料,均为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雪糕棍等。她说,希望以此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农耕文化。

  张立新制作的“农家小院”

  一双巧手,搭出“农家小院”
  
  房顶由两竖排短筷拼接而成,再用筷子连接成房梁;房子除了前后墙,还开了窗,做了一扇门;农家小院里,摆有石臼、磨、齿耙、锄头、纺车、独轮车、架车子等农耕具……这是张立新用废旧材料打造的“农家小院”,院子不大,但展现了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
  
  51岁的张立新是阜城泉颍幼儿园的一名老师,从小生活在农村。在她的印象中,独轮车、架车子等农耕具现在已十分少见。
  
  今年5月,幼儿园里上了一堂名为“地球母亲”的课,教育孩子们如何爱护环境、珍惜资源。但她觉得,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来说,仅凭说教让他们了解环保似乎很难。
  
  于是,平时爱做手工的张立新就想到让孩子们帮忙收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雪糕棍等,并将它们制作成农耕具,让孩子们了解农耕文化,同时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继续制作,让更多人了解农耕文化
  
  张立新告诉记者,这个小院里的房子和农耕具都是她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制作的,耗时1个多月。
  
  “制作这个‘农家小院’,一次性筷子使用了约300根。为了更多地收集一次性筷子,我还特意到小区附近的一家饭店义务帮了一天忙。”张立新说,收集完材料,将它们带回家进行清洗、消毒、晾干,之后才开始制作。
  
  虽然张立新在农村长大,对这些农耕具十分熟悉,但想要制作得逼真却没那么容易。主材料是一次性筷子,但需要截成长短不一的小段,应用到房顶、墙面、车体等方面。此外,还要用热熔胶枪将他们粘连在一起。“筷子很细,热熔胶枪温度高。”张立新说,制作过程中还被胶枪烫过。
  
  由于这些都是老物件,无法找到参照物,她只能先在纸上设计图纸,并根据图纸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也出现过困难,仅独轮车就返工两次。一开始,她将轮子和放货物的板面安在了一起,制作完后,独轮车不平衡。后来,她请教父亲,才发现独轮车的轮子和车体之间需要支撑。进行改进后,独轮车终于完工。
  
  暑假前,张立新把整个“小院”带到了幼儿园,向孩子们讲解了相关知识。
  
  “接下来,我将继续完善小院内的农耕具。”张立新说,这些老式农具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农具对于年轻人来说恐怕连见都没有见过。她将利用暑假继续制作石磙、碾子等农耕具,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农耕文化。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