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能做什么?听几首歌,翻看几条短视频,背一首古诗…… 在界首市,15分钟却能抵达健康驿站:离家百米的健身路径、饭后散步的公园智慧步道、社区转角就有的现代化球场……用“15分钟”时空刻度“圈”出市民的体育幸福感和软实力。 15分钟健身圈 市民举步可达 7月9日,在界首市科学健身指导中心的国民体质监测站,95后市民郭贵经过血压、弹跳、身体成分等专业仪器检测后,拿到了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开出的运动处方。 “按照健身指导方案,能够实现科学健身,快乐生活。”郭贵说,这里是他和一些“健身达人”常来的“打卡”地。 2016年5月,在省体育局支持下,界首市与一些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在体育场上建立起这个免费的国民体质监测站,在专业人员的把关下,一张专属的运动处方就产生了。 运动一段时间后,如果感觉需要调整,可以再次测试。通过数据对比,专业人员科学实时调整运动处方。“按照规定,监测站每年总检测量4000人次左右。截至目前,已有近3万人参与身体检测,加入健康运动中来。”界首市科学健身指导中心负责人黄晶晶说。 “每天早上,我们太极拳爱好者都会聚集在公园里,看着美景、闻着花香、打着太极拳,养生又休闲。”界首市东城街道办张孔社区的太极拳爱好者田艳秋从家里出发,徒步几分钟就来到一处健身公园,带领一群太极拳爱好者开始一天的晨练。 家门口的公园,不仅让昔日的空地焕发新机,提升了城市形象,还为周边居民搭建起了体育健身的平台、文化交流的“桥梁”。 “每天公园里都热闹得很,广场舞队、舞剑队、唱歌队……都会聚集到这里。在家附近就能参加这么丰富的文体活动,真的特别舒心。”界首市新阳社区的居民王韶岭开心地说,公园里运动设施样样俱全,距离居民区几百米远,大家既能在家门口享受文娱生活,也不用担心舞蹈音乐声、欢笑声影响到小区居民休息。 动起来,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群众点赞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大力作为。近年来,界首市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因地制宜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围绕打造15分钟健身圈,界首市建设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建成市体育中心场馆1个,社会足球场地13个,户外多功能健身场9个,自行车专道、马拉松跑道、健身步道等达到100公里以上。让健身元素融入日常生活,建设健身健康主题公园3个,健身广场140个。成立界首健康促进会,开展“你健身、我买单”“你活动、我支持”“你学习、我培训”“你体检、我付费”“普知识、健身心”等系列活动,健身成效广受认可。 “全民健身的主要目的,是全民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界首市文广新体局副局长周振峰说,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来的一项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在他看来,不管是从个人健康还是从国家发展来看,全民健身都是一件大事。个人有积极性是第一位的,想方设法破解场地、资金等难题,让更多的人学会科学健身,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也非常重要。 聚焦群众关切的身边健身设施、健身步道、资源统筹等重点,我市制定《阜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小切口、接地气的方式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补齐我市体育设施短板,让群众在行动中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办人民满意的体育。 到2023年底,全面完成全市居住小区和行政村现有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和提升,以及未配建健身设施的小区的配建工作;到2025年,新建全民健身步道200公里,实现城市步道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形成“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在具体举措上,聚焦“小区内”,对已配备健身设施的住宅小区全面检修补配,未配备健身设施的住宅小区,按群众需求配建;聚焦“小区外”,启动城市健身步道“断头路”畅通工程;聚焦“城市中”,利用城市空闲地、老旧厂房等空间资源,建设一批“口袋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等。 同时,推动体育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组织开展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训,教会群众1至2项运动技能。常态化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和省、市、县、社区(村)四级联赛,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带动群众健身发展。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