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换装不换心。曾经一身戎装,他坚守保卫祖国的庄严承诺;脱下军装,他又成为一名调解员,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他叫张金军,是颍东区辛桥老兵调解室的一名专职调解员。 从去年8月老兵调解室成立以来,他成功调处土地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财产纠纷、家庭婚姻纠纷等近80起。“八一”建军节来临前夕,记者采访了他,听听这位老兵的新故事—— 因为宅基地,叔侄闹翻脸 “幸亏第一时间参与了调解,避免了矛盾升级。”张金军回忆起前几天发生的一起叔侄纠纷,仍心有余悸。 在新华街道老集社区,村民小王和叔叔老王的宅基地挨着。因长期在外打工,小王的房子一直未新建,宅基地空着。叔叔老王长期在村里居住,为了如厕方便,私自占用了小王的宅基地盖起了一间厕所。 小王从外地回来后,找到叔叔理论。“厕所已经建好了,其他宅基地让你一点。”老王提出了赔偿方案,然而,小王对于叔叔提出的这些并不认可。他认为,叔叔没打招呼就占用他的宅基地盖厕所,实属不该,必须拆掉。 双方唇枪舌剑,矛盾激化。一气之下,小王找来工具将老王新盖的厕所推倒了。这下可惹恼了老王,他找到小王理论,双方再次吵了起来,还差点动了手。 7月13日,辛桥派出所接到老王的报警电话,张金军和民警一起赶到了事发现场。 现场,叔侄俩仍争执不下。张金军把小王和老王请到了“老兵调解室”:“老王,先喝杯水消消气。咱是叔,没打招呼占用侄子的宅基地,说不过去啊!”“小王,那是你叔,占了宅基地咱好好说,直接拆了还要动手可不礼貌。”…… 听了这些,老王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说:“没打招呼就建厕所,是我不对,可他直接给我拆了,我损失也不小啊!”小王也有些不好意思,对自己此前的行为感到后悔。 张金军说:“这样吧,你们回去消消气,过两天再给你们调解。” 7月20日下午,张金军又来到老王和小王的家。此时,气消了的叔侄俩见了张金军都笑了。张金军也趁机提出,老王不再占用小王的宅基地,小王赔偿1000元老王的厕所建设费。 “行!”叔侄二人异口同声,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上了“同意”。 男子撞伤孕妇,赔偿引发矛盾 “今天双方握手言和,这事画上句号了!”7月13日上午,颍东区辛桥派出所的“老兵调解室”里,当事双方笑着握手言和。随后,双方在张金军和民警的见证下,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这场调解,源于6月16日在颍东区新华街道十八里河路段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当天,55岁的徐先生骑电动三轮车撞倒了王女士。事发后,王女士被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小腿粉碎性骨折。王女士报警后,辛桥派出所民警出警处理。 交警部门认定,徐先生负事故全责。但是,由于他经济拮据,无力支付王女士的医药费。这种情况下,本不认识的两人因赔偿问题矛盾升级。 如何将“火”尽快灭掉?这让年轻的民警一时有些为难。 这时,老兵张金军发挥了自己的优势,首先对当事双方情况进行了解。徐先生至今未婚,和80岁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王女士怀孕7个多月,目前只能保守治疗,待孩子出生后还要根据情况进行治疗。 “老徐,你看人家被你撞的,交警部门也认定你是全责,咱是不是得尽自己所能赔偿人家?”“无缘无故被撞,知道你们气,来,喝口水、消消气。”……在拿到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张金军第一时间将责任认定书送达给双方。在徐先生的家里,张金军向他解释了事故责任划分的法律依据等,让其了解自己的法律责任。尽管无经济能力承担全部医药费,但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愿意积极筹措医药费进行赔偿。 来到伤者王女士家里,张金军又向王女士及其家人介绍了徐先生家的特殊情况,并告知他们张先生愿意尽力承担赔偿责任。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双方最终于7月13日达成了调解协议。 不打招呼毁绿化 两施工单位僵持不下 今年6月初,在阜城某学校施工建设中闹得沸沸扬扬的两施工单位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 在阜城某学校施工现场,负责绿化施工的是安徽某建设工程公司,负责弱电项目的是南京某有限公司。原本,双方都经过公开招标进场施工,基本无交集。今年6月,双方却因为一条小小的沟渠闹翻了。 原来,某建设工程公司先进场进行了绿化项目施工。在日常巡查中,他们发现已经做好绿化的学校一角被毁,挖出了一条沟渠。经过询问,绿化项目负责人殷某才发现,毁绿化的是进场的弱电项目施工单位。 “不管什么原因,擅自毁坏绿化必须赔偿。”闻讯赶来的张金军,很快找到症结,并提出解决方案。弱电项目负责人自知理亏,根据殷某计算的绿化损失,答应赔偿。 有理有据,说到群众心坎上 在新华街道办事处,提起“老兵调解室”,街坊邻里都会竖起大拇指。 新华办事处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厂区企业多,邻里等各类纠纷时有发生。2021年8月,在颍东区新华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下,“老兵调解室”正式成立。为人正直、“爱管闲事”的张金军成为人民调解员,负责日常调解工作,常驻辛桥派出所。 53岁的张金军是一名共产党员,1987年入伍,1989年致残,1991年退役后在颍东新华街道工作。张金军说,从接到任务的那天开始,他就每天学习法律书籍。为社区群众当“和事佬”成了他的日常工作,“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事坐下好商量”成为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战争靠炮弹,调解靠嘴说。”张金军说,倒杯热水,听听抱怨,找准症结……每当碰到调解案件,他都会用自己的一套“调解绝活”,结合情、法、村规民约,做到有理有据,说到群众心坎上。 在辛桥派出所所长邢德胜看来,百姓对于单纯的普法和说教接受起来相对困难,派出所往往只能依法硬性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而调解员可以从群众角度出发,通过苦口婆心地劝说,防止双方矛盾激化,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据了解,自成立以来,老兵调解室成功调处土地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财产纠纷、家庭婚姻纠纷等各类纠纷近80起,为群众搭建起矛盾化解的“连心桥”,实现了矛盾就地化解。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