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红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家里的灯,为夜归的人而亮,而彻夜通明的急诊科,时刻在为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亮灯。“我愿意做守灯人,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杨一红说。 心脏骤停、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溺水、电击……急诊科的患者,病情常常紧急而凶险,对于医生的反应速度和专业水平要求甚高。 2020年的一个深夜,一名中年男性被家人送至急诊科抢救室时,已完全丧失意识,面色紫绀,脉搏消失。杨一红立即组织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紧急气管插管,抢救期间患者反复室颤,除颤10余次后,患者逐渐恢复心跳。不一会儿,心电图突然提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医生紧急进行急诊介入手术,患者心脏血管开通,最终脱离生命危险。该患者出院时,家人万分感激,为杨一红所在的急诊抢救团队送上锦旗。 “阜阳是农业大市,以前,急性中毒尤其是急性农药中毒事件屡有发生。患者被送至急诊科时,常出现中毒毒物病史不明或剂量不清的问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挑战。”为了克服这一难题,2019年,杨一红带领团队率先开展急性中毒的精准化定性和定量检测,该项工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挽救急性中毒病人争取了宝贵时间。 曹长杰 支援抗疫守护健康 今年3月,上海遭遇疫情“倒春寒”。市第三人民医院情感障碍科医生曹长杰主动申请,加入支援上海疫情防控的一线梯队。 “我在上海一家方舱医院工作,感染者有老人、年轻人,也有小孩。进舱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很多感染者都比较紧张。”曹长杰首先稳定大家的情绪,向大家解释这次病毒的特点,减轻患者的心理恐惧,为接下来的医学观察或治疗打下基础。 每次进舱时,曹长杰都会对心理状态不好、风险高的患者,制定详细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并和其他科医生密切合作,落实分级分类、照护抚慰、重点监测、对症治疗的要求。 其中,“337床”感染者的治疗,给曹长杰留下深刻印象。“337床”和丈夫在上海一家建筑工地务工,疫情发生后,工地停工、收入中断,夫妻俩又被检测出新冠阳性。因担心家人和自己的身体,“337床”一度患上轻度抑郁,整日茶饭不思、无精打采,也不愿与人交流。 曹长杰主动了解“337床”的情况,对患者作出评估后,为其进行心理支持治疗。最终,患者的焦虑得到缓解,心理危机得到化解。 曹长杰说,在支援工作中,患者康复出舱的一张张笑脸、一声声感谢,就是对抗疫医生最好的褒奖。 曹琦 钻研医技服务患者 从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曹琦本可以凭借优异的成绩留在省级医院工作,但他毅然选择回到界首,回到他的家乡,支持家乡卫生事业发展。 作为界首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曹琦认为:“技能是工作之本,只有不断提高临床技术,才能更好服务每个患者。”多年来,他把精进医技作为终身之志,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曹琦以身作则,带领泌尿外科团队积极进取。如今,其所在的泌尿外科可以熟练开展复杂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腹腔镜下半尿路切除术等高难度微创手术。科室每年开展微创手术1500例以上,不少重度患者在当地就能得到治疗。 家住界首市颍南街道的王大爷,患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结石多年,又伴有老慢支和肺气肿。因年纪大、体质差,前期王大爷未考虑手术治疗,持续留置导尿管两个多月。巨大的痛苦让老人备受折磨,到省外几家医院都未能治愈。 在家人的陪同下,后来王大爷来到界首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在顺利排尿后,曹琦为老人行经尿道电切镜钬激光碎石术,成功把直径蚕豆大小的结石完全粉碎并排出体外,手术后的王大爷恢复良好。 “曹医生不仅医术高,人品也是好的没话说,感谢他帮俺解除了病痛。家门口就能看大病、看好病,老百姓真是得了大实惠!”王大爷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