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化“智”造让文物“活”起来

2022-9-7 08:58| 编辑: 刘黎 | 查看: 24026| 评论: 0|原作者: 朱启业|来自: 颍州晚报

 
  9月1日,“博博会”在郑州开幕。此次,阜阳市博物馆首次参展,展示了摆件、礼品杯等10余个品类100余件文创产品,受到关注,其中就有该馆推出的文创产品“呆呆龙”。(9月6日《颍州晚报》04版)

  阜阳博物馆新馆即将对公众开放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广大市民对馆藏文物的好奇,很多人在期待第一时间走进新馆一览文物真容。

  公众对馆藏文物的好奇,一方面是源于对文物价值的关注,很多人想知道馆藏宝贝到底值多少钱、有多珍贵;另一方面是为了探寻这些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它们对于城市品质的塑造作用等。这也是文史爱好者对新馆特别期待的重要因素。

  丰富的馆藏文物,不仅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地域文化和历史传承的实物证据。对于阜阳历史到底能追溯多远,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阜阳文化品牌的打造以及未来的发展能起到什么作用,在发展和传承本土历史文化过程中文物发挥怎样的功能等系列问题,专业人士通过对这些文物的具体研究,都会给出科学而又权威的答案。

  然而,对于很多普通市民来说,如果能够走进博物馆一览文物真容,还能以文创产品这一新形式,把“文物”带回家中,那就两全其美了。但是,馆藏文物的展出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馆藏文物是不可能让私人带回家的,更别说供私人把玩了。那些既有文物之形、又容文物之意的文创产品,就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不仅让文物以产品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满足公众对文物的审美需求,还能在耳濡目染之间,让公众对文物从“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公众了解历史、熟悉本土文化的过程。事实上,国内各大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近年来都推出了很多网红文创产品,不仅让国人增强了文化归属感,也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富有创意的文化“智”造,让馆藏文物以一种“小清新”的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家手心里的宝,从而真的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