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紧密结合阜南县实际,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阜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铸牢政治之魂,坚定不移衷心拥护“两个确立” 新时代十年实现伟大变革,最根本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十年来,阜南县6.8万户、19.78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地区生产总值连跨200亿元、300亿元台阶,达到315.7亿元,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投入233.6亿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根本政治规矩,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担当时代使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全党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还是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向世界宣示要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实干”二字。阜南经济总量不大、人均GDP在全省排名靠后,抓发展是党委政府的主业主责。一是大力发展实体产业。在农业方面,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推广优质品牌小麦65万亩,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食品供应基地;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亲临蒙洼蓄洪区时指出的关于“人与自然要更加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更能摸得到自然规律”嘱托,积极发展稻虾、藕鱼、芡鱼共生,农牧结合等种养模式,持续把10多万亩适应性农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好农业大县优势,依托中裕30万吨小麦面粉及精深加工、中羊牧业20万只奶山羊种养加一体化等现代农业项目,着力打造粮食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在工业方面,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行动,紧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柳木文化等产业,特别是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作为产业链龙头,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年产值150亿元。依托劳动力资源发展成衣加工、印染、袜业等纺织服装产业,打造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首选地。立足“中国柳编之都”金字招牌,发展柳木文化产业,到“十四五”末,实现柳木产业出口突破5亿美元。兼顾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特色产品高端化、酒水饮料多元化、传统食品规模化。在服务业方面,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依托智慧阜南建设,加快建设颐高国际电商园、一下未来科技城项目,培育数字经济产业。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阜南是省委明确的脱贫攻坚持续攻坚地区,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夯实产业发展根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7.8亿斤以上。农民增收是关键,要通过产业振兴、就地就近就业、社会保障兜底,持续提升农民收入。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开展为企服务,大力推行“亲人式”服务,做到“好时不扰、难时伸手”。四是统筹推进城乡建设。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不断增强县域综合承载能力。推动黄岗“柳艺小镇”、田集“温泉小镇”等特色乡镇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牢记人民至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我们党从成立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历经百年奋斗,初心历久弥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177次,彰显党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抓实抓细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抓好10项暖民心行动,依托城乡教育共同体,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医共体改革,实现大病县内治、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统筹抓好住房、社保、养老、托育等民生保障工作。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大力弘扬王家坝精神,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严守纪律底线,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时时处处事事。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决策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论述制度机制,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注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工作中磨砺识别干部。树牢大抓基层导向,全面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一改两为”,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作者系阜南县委书记)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