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一抹志愿红 满城文明风

2023-3-3 09:23|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3302|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楚楠楠 通讯员 韦泽宇|来自: 颍州晚报

  一滴水,涓滴成河,静水深流;一束光,温暖如火,点亮前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褪色。在我市,3672支注册志愿服务队伍,超134万注册志愿者,闪烁出一抹亮眼的志愿红。他们用点滴小事,行文明之举,温暖着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
  

多年来,我市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逐步壮大,居民无偿献血意识不断增强。图为3月1日颍州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践行雷锋精神,进行无偿献血。 记者 王彪 摄


  志愿服务时时可为、处处可为
  
  “奶奶帮你说,奶奶帮你带,奶奶帮你劝……”在惠泉社区关工委“五老”队伍中,有一支巾帼不让须眉的志愿服务队伍——“惠泉奶奶”志愿服务队,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奶奶帮”。自成立以来,150余名志愿者,组建8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年均开展智慧助老、法治宣传、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150多场次,惠及群众18000余人次。
  
  这支志愿服务队刚刚被评为2023年1月份安徽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社区典型。
  
  像“惠泉奶奶”志愿服务队一样的志愿者队伍似春花般,开满阜阳大街小巷,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服务阵地。翻阅阜阳近年来志愿服务调研报告,在2015年,我市有志愿服务组织967支,网上注册志愿者221126人,注册学雷锋志愿者177445人;到2022年2月份,我市注册志愿服务组织猛增到3672支,注册志愿者超134万,数量居全省第一。
  
  “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志愿服务建设上完善机制强保障,推进有力有效。14家市直单位牵头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县乡村吸纳党员、“五老”、致富能手等,打造乡土化、专业化、多元化志愿者队伍体系。
  
  同时,搭建多领域服务平台。全覆盖、规范化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147个,延伸为民服务阵地,在公园、广场等群众聚集地设置志愿服务点874个,选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0家,建立爱心驿站300个,打造角角落落的志愿服务阵地。“让志愿服务队日益壮大,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服务。”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志愿服务让文明之花在阜阳处处绽放的同时,在探索有效基层治理方式、改变传统等靠思想、助力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界首市新马集镇于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成效性和示范性,成立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小组长、优秀户长等组成的“敲门行动”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敲门行动”。
  
  在“敲门行动”中,志愿服务队队员主动作为,积极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走访一人、温暖一家、带动一片”。
  
  前不久,志愿服务队发现村中一农户家的围墙有倒塌危险,不仅给自家人带来安全隐患,也给路过的群众造成很大困扰。经了解,此户人家中只有年迈的老人和孙子在家居住,因老人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无力修复围墙。了解情况后,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自带工具,主动帮老人修好围墙。
  
  “这样的志愿服务,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志愿服务多是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进行,现在从大众化进一步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除了“敲门行动”,在大力倡导和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我市聚焦“为老、为小、为残、为困、为社会”,以10号行动为载体,制定“您有难处我来帮”“暑期关爱留守儿童”等29类活动主题,开展集中性活动1.5万场次,常态化活动10余万场次……
  
  一批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也应运而生。“五老法治诊所”、颍上“村嫂”、临泉“心理茶馆”、颍泉“惠泉奶奶”等办实事、暖民心品牌行动,让志愿服务“零距离”;培育“流动的面包”志愿服务项目,获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阜阳城乡“送药服务队”被《光明日报》头版报道;“两有三解”平台被央视《新闻联播》点赞……
  
  做大典型“蓄水池”,建立五级联动评选机制
  
  “如果公益需要火种,我愿点燃自己。”这是程里成一直以来用于勉励自己的一句话。程里成,阜阳市心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2004年,他上高中时,开始义务照顾拾荒老人,直至8年后老人去世;20年来,无偿献血180余次,荣获“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9年间,开展励志梦想微课堂1300余场,服务学生20万余名;志愿服务达2.3万小时……
  
  这温暖不是单向的,这力量是相互的支撑。程里程在公益道路上可谓是获誉无数,2013年阜阳“首届优秀志愿者”、2014年5月份“阜阳好人”、2018年度全国“正能量志愿者”……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不求回报,但看到社会各行各业对志愿者的认可,还是感到特别暖心。”程里成如是说。
  
  为了做大典型“蓄水池”,我市建立五级联动评选机制,通过召开各级各类培训会、开展阜阳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不断加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评出市级典型171个,11个项目在全省第六届“志交会”上获奖。打造示范性活动阵地,制定《阜阳市优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评定标准》,选树优秀所(站)50家,遴选汇编创新案例58个,示范带动整体工作水平提升。
  
  每一个向上向善的人,都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为了总结推广鲜活经验,我市开设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专题网页;加大典型宣传,拍摄《愿如微尘》《桑榆不晚》等志愿服务微视频;开展全市志愿服务典型发布交流活动,线上线下9万余人次观看点赞。
  
  志愿服务,汇聚众力。在社会文明之风的吹拂下,当好人、做好事的志愿者情结,撒遍颍淮大地各个角落。这抹红,让阜阳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这抹红,激发出整个城市的文明活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