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科农“联姻” 田里“刨金”

2023-3-22 09:20| 编辑: 戴斐 | 查看: 6932|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王雪洁 张凯培 通讯员 孙璐|来自: 阜阳日报

  插上科技“翅膀”的农业是啥样?在颍东区的1593鲜薯产业园,就能一睹“真容”。

  临近春分,走进产业园的研发中心组培室,只见一株株无病毒鲜薯种苗在透明营养瓶内茁壮生长,技术人员将成熟种苗取出后,进行一叶一柄切段,进而放置到培养瓶内进行扩繁培育。

  “30天左右,经过扩繁培育的无病毒种苗,就可以移栽到温室大棚中进行育苗。按照当前3万瓶来计算,今年7月就可实现月产7万瓶,供5-6万亩地使用。”技术员介绍,这样的鲜薯种苗由于没有病毒干扰,在同等条件下,亩产量可比未脱毒种苗增产20%至40%。

  无病毒鲜薯种苗的产业化培育,还要从科技特派员李耀亭说起。

  2021年,一直从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工作的李耀亭,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刚刚落地的1593鲜薯产业园。在走访调研和服务农户过程中,他发现,要想在这里最大程度发挥科技助农作用,必须与经营主体紧密合作。这一想法,与当地的安徽壹伍玖叁农业控股有限公司不谋而合。

  不久,双方就共同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种业公司,并建起脱毒种苗工厂和植物病毒检测平台。其中,李耀亭占股比例为51%。

  利益共同体的建立,让鲜薯种苗培育有了科技“加持”和投入保障,进而大幅提升了种苗品质与种植效益。

  在阜阳,科农“联姻”的增收故事,远不止此。

  同样位于颍东区的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鲜食番茄产业科技特派团也建立了利益共同体:31名科技特派团成员分别在技术、专利、品种等方面开展工作,按贡献大小领分红,同时享受一定比例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收益。依靠这样的利益联结机制,鲜食番茄产业越长越“红火”。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去年以来,全市面向“三农”选派科技特派员1805名,指导农业经营主体1500余个,通过利益共同体建设等方式领办创办经济实体超240个,通过科技特派员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服务机制,累计培训8.7万余人次,转化应用农业“四新”科技成果3100项(个),促进企业增收1.3亿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4500万元,促进农户增收7900万元。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还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特派员携带技术、项目、资金到农村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建立示范基地,以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入股、资金入股、技术服务和租赁经营等形式,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帮助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