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好时,挠到游客赏花踏青、寻味乡愁的“痒处”,众多乡村旅游景点再次火出圈。然而,很多“老游客”心里都明白,不少乡村旅游景点,只是在吃季节饭,只火一阵子,原因很简单——缺乏特色、没有“黏性”。 清新的田园风光、悠闲的乡村生活、遥远又隐约熟悉的农耕文化等“土味”元素,是乡村旅游的主要魅力所在。但光靠吃“土”,任由村庄守一片花开就开门迎客、小商贩扎进人堆就吆喝叫卖、游客逮着块空地就支起烧烤架,简单粗犷、千村一面,不仅没有前景可言,还可能把当下的景变成“坑”。 “土”,其实也可以“花样百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为打造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厚土壤,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涌现,也能够支持乡村景点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即使做简单的农家乐、采摘园,都可以做得与众不同、让人流连忘返。同时,各级对特色民俗文化、亮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利用也越来越重视,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讲。 旅游业说到底是服务业,如画的风景把游客引来,还要把“来客”的服务做精细。但从现实来看,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做得还远远不够:一方面需要补齐自身软硬件短板,让游客在吃、住、行方面都舒心;另一方面也要在玩、娱、购方面拿出诚意、多花心思,让游客愿意消费、开心花钱。 让乡村旅游有特色、够精致,更需要所在地区从整体上设计发展路径,通过资源整合和政策集成,使每个景点都能各美其美、每条线路都能四季长红,进而实现带富一方、振兴乡村的目标。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