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回故乡阜阳,是奔着颍州西湖花海去的。 从合肥南站出发,高铁像任性的巨龙,画一个漂亮的弧线,驶出庐州,穿越沿途漫山遍野的花的海洋,一路畅行至颍州。走出高铁阜阳西站,一股扑鼻的香气迎面袭来。这是春天的气息,是樱桃花、月季、海棠、郁金香、紫荆、桃花、蔷薇共同酝酿的春天气息。伫立颍州西湖大桥放眼四望,又一股扑鼻的花香扑面而来,这是颍州西湖花海独有的春天气息。 颍州西湖位居阜阳城西,是国家3A级景区,由两大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以历史文化为核心,其中的清涟阁、会老堂、九曲桥、醉仙居、紫竹苑、西湖碑林、百花园、画舫斋、湖心亭、宜远桥等景点,印满厚厚的历史文化纹理;第二个板块为湿地公园,是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古朴醇厚。 到了颍州西湖,首先要拜谒文化圣贤。先后执政颍州、并为颍州西湖扬名的,当数文化大家欧阳修和苏东坡。欧阳修的十首小令《采桑子》,每首诗中都有“西湖好”三个字,比如:“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而苏轼的诗歌名句“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把颍州西湖的美景唱响天下。《大清一统志》也有形象描述:“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在留存的百余首吟诵颍州西湖诗歌中,唐宋八大家有四大家留下了壮美诗篇。因文脉昌盛,历史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绮丽,颍州西湖成为阜阳知名的文化名片。 漫步在绿柳拂岸、鲜花盛开的颍州西湖景区,可谓一步一景、景中有景。园内草木葳蕤,绿意融融,花香蝶舞。最具文化气质的,当数碑林公园,碑刻、书画、石雕,琳琅满目,千余块石碑和五百多米长的碑廊上,刻有当代著名书画家数百幅作品,无论楷、篆、隶,还是魏、行、草,或遒劲飞扬,或飘逸洒脱,每一幅字画都闪现着文脉的夺目光斑。 在聚星堂拜谒欧、苏之圣贤后,站在清莲阁上放眼四望,远近风景尽收眼底。明澈的湖水波光耀目,湖中小岛若巨鳄,静卧于清波之中;湖心亭与岛中深潭顾盼生辉,传情达意;凌空横跨颍州西湖湿地公园的高铁铁路,宛若穿行中原的巨龙,带着昂扬斗志,直逼远方。 在西湖园林景区畅游,被浓郁的传统文化熏陶一番后,我想在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走一走。湿地公园的绝佳之处,是呈现出的皆为纯自然景观。一汪汪水塘,在太阳照射下熠熠闪光,野鸭在池塘中戏水,不时钻入水底,又跃出水面;有调皮的小鸭子,在水面滑翔,给清澈的水塘犁出一道飞溅的水花。翩翩起舞的水鸟,双翅沾着明艳的水滴,时而高飞,时而低伏,玩得不亦乐乎。 坐在水塘边庄稼地里,热烈纯良的油菜花,泼出一缕香喷喷的鲜黄,给我的鞋子、衣服和头发,染上一层眩目的金色。成群的蜜蜂窃窃私语围着我,之后,欣欣然地唱着“欢迎回家”,飞到远处的花丛中,继续未完的工作。我要在蜜蜂的引导下,朝庄稼地深处行走。 穿过厚密的油菜花田,眼前出现一片豌豆地。粉色的豌豆花,像大地的眼睛,开得醇香明丽,开得懵懂真诚,那小小的花瓣,叩击着我对故乡的记忆。犹记得少时与同伴在麦地里玩耍,被一片豌豆花吸引,就扯下一串花儿,挂在耳朵上,像华贵的耳坠。戴着花朵做的耳坠,一起哼唱那首儿歌:“豌豆花儿朵朵,开在地心窝窝;爸爸摇耧耩地,妈妈撒肥春播。”那份得意,别提多美。还掐了几朵嫩嫩的豌豆叶,生吃下去,清甜的味道,就像吮吸大地的乳汁。此刻,回忆的闸门再次敞开,忍不住席地而坐,当然不会再摘豌豆花挂在耳朵上,只随手掐几片嫩叶丢进嘴里,清甜而略带几分酸苦的味道,仍然是当年的味道,也是春天的味道。 在豌豆地里闲坐一阵后,又把目光落在不远处的一片蚕豆花上。洁白的蚕豆花较豌豆花而言,显得壮硕了不少,仿佛,这两种植物的花儿,就像一个少女一个少年并肩而坐,在唱着那首温暖的歌儿:“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就那样闲闲地坐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熙熙攘攘涌来,它们生长在沟畔、田埂,是花海的点缀。无论健硕还是弱小,无论鲜艳或者素净,它们皆拥有一个共性:在阳光下健康生长,在风雨中自信自强,在岁月更迭里不卑不亢。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度过短暂一生。无疑,它们也是颍州花海的中坚力量! 透过油菜花、豌豆花和蚕豆花的枝蔓,看向更远的地方。辽阔的天空下,一条巨龙猎猎驶来,那是途经阜阳西站的复兴号高铁。它低缓的喘息,如箭簇般奔跑的身影,给阔大丰美的颍州西湖花海,平添一股硬气和霸气。 在故乡的土地上畅游,我被颍州西湖的人文景观所俘获,被亲切自然的庄稼花儿所陶醉,被坚韧倔强的小花小草所折服。 坐在湿地公园旁边的庄稼地里,我多想成为故乡土地的一棵庄稼。人其实那么简单,千里万里所追寻的,不过是生命中的那份踏实,就像这一棵棵庄稼和花草,生长得如此安稳、厚朴、旺盛。因为,它们深深扎根于大地之上。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