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安徽省“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我市提出到2026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村医。这有望解决乡村居民看病难问题,还可以解决村医技术不高的现实问题。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乡村离城市较偏远,乡村人生了病,看病就成为一个难题。生了普通小病,不看吧,有损于健康,到城里去看吧,往往看病之外的花费,比看病本身的花费还要高。收入不高的村民,往往会采取忍着的办法,备受病痛的折磨,健康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更有甚者,还有一些人因救治不及时而失去终生的健康,甚至生命。 回顾起来,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就建立了农村医疗体系——合作医疗制度,每个村都安排了“赤脚医生”。这些赤脚医生服务态度没问题,但其技术水平却不尽如人意。一些是经过短期培训后,在城里医院实习几个月,就在乡村开始行医了。那时候,真正科班毕业的乡村医生,可以说凤毛麟角,因此乡村医生导致的误诊等医疗事故并不鲜见。 改革开放之后,全国乡村实行了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基本上不存在了,赤脚医生的身影也在乡村中慢慢消失了。近年来,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之后,农村医疗体系又慢慢恢复起来,此时行走在乡间的医生不再称为“赤脚医生”,而是叫做村医。 这些村医中,有些是赤脚医生转换而来的,有些则是一些资质不高医疗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应该说,他们的医疗水平比赤脚医生要好得多,但在给村民看病时,其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毋庸讳言,目前各地村医的技术水平仍然不高,无法满足广大乡村居民看病的高质量要求,各地都亟待引进一批大学生村医。 提升村医质量,培养村民健康的守护人,确保村民健康,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财政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大学生村医的加入,乡村医疗条件会得到很快改善,乡村健康看护人的技术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不远的将来,在保障居民健康的问题上,城乡之间的医疗差别会越来越小,广大农村居民也将从中得到切实好处,不再为看病而担忧,乡村也因此更乐居。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