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当56名“板面娃”雀跃地登上开往父母身边的大巴,太和县“板面亲情专线”又一次载满牵挂与温暖出发。“板面亲情专线”连续6年的坚守,不仅是一场跨越千里的团圆,也彰显了一座城市对民生细节的温情守护。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太和县陆续有10余万名板面从业者,带着阜阳人“敢为人先、务实担当”的闯劲,把一碗板面从皖北小城端到全国10万多家店铺,行业年营业收入超40亿元。一擀,二摔,三煮,出锅的不只是劲道的面条,还有百亿产业奇迹,这是阜阳人走南闯北的奋斗史诗。 但奋斗的背后,是许多留守“板面娃”的成长缺憾和在外务工父母的牵挂。“板面亲情专线”发车,是对这份缺憾和牵挂的温暖回应。从统计报名到规划路线,从配备医护到互动陪伴,每个细节都透着“务实”二字。正如阜阳人做板面,讲究真材实料、火候到家,对待“板面娃”的守护,同样拿出了“把小事做精、把实事做实”的态度。阜阳太和把民生小事做成城市温情名片,让“板面经济”既带富了百姓,又温暖了人心。 如今,太和板面已成为阜阳味道的代表,而“板面亲情专线”则让这味道多了一层情感的回甘。这场温情的接力告诉我们:所谓家乡,不仅是出发的地方,更是无论走多远,都有人为你守护牵挂的港湾。你在外用板面香飘万家,我在家乡用真情温暖童心,这便是阜阳人动人的双向奔赴,也是这座城市鲜活的人文底色。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