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2024-8-5 16:34| 编辑: 刘黎 | 查看: 5323| 评论: 0|原作者: 钱守云 钱子翕|来自: 阜阳日报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擘画,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我国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党的二十大围绕“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心任务,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新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啃下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根本动力仍然是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必须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问题,注重全局、把握重点,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
  
  一是要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是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三是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四是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五是要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六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七是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八是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