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炉中尚有三昧火,再铸一腔热心肠

2024-9-20 15:54|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3805| 评论: 0|原作者: :刘文敏|来自: 颍州晚报

   戴厚英是颍上县南照镇人,1938年3月5日生,家庭以经营白布为生。她从小聪颖好学,祖父疼爱,教她背《百家姓》《三字经》。1956年,戴厚英从阜阳一中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60年,被分配到上海作家协会文学研究室(后改研究所)工作,又先后入职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戴厚英是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作家,长篇小说《诗人之死》《人啊,人》等震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著名作家萧乾称她是“爱国的乡土作家”。

  小说中的诗

  在上海文学研究所工作期间,戴厚英与著名诗人闻捷相识相恋。两人的家庭都遭遇过重大变故,格外珍惜这一份感情。然而,闻捷不久自杀身亡。小说《诗人之死》男主人公余子期的原型便是闻捷,女主人公向南的原型就是戴厚英。

  在小说的尾声部分,一首旧体诗很是引人注目:

  别来自谓不思量,夜雨巴山总断肠。漫漫行程孤鸿影,回归梦断冷月旁。西窗红烛千滴泪,战地黄花一片香。炉中尚有三昧火,再铸一腔热心肠。

  大致情节是:向南回到家乡镜湖市,看望好友卢文弟。向南在她的家里偶然发现自己以前寄过来的6封信,这些信是向南述说与余子期相识相恋的。向南百感交集,在信的空白处写下了上面这首诗。

  “别来自谓不思量”,小说中的向南希望胸中筑起一座“坟墓”,将故人和伤痛深埋藏于心中,永远都不想再提及。然而,这种深痛怎么能够忘记呢?宋朝词人柳永《玉楼春》有“别来也拟不思量,争奈余香犹未歇”句,刻骨铭心的经历难以磨灭,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就会瞬间唤醒。

  “夜雨巴山总断肠”,化用唐朝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秋雨更添忧愁,似理不完的愁绪,说不尽的思念。闻捷曾送给戴厚英一张自己的照片,照片的背后题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漫漫行程孤鸿影”,戴厚英在困境时自称“孤雁”、“独行侠”,这里通过向南自比,“夜月孤鸿”写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有“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句。

  “西窗红烛千滴泪”,仍然借《夜雨寄北》典故,说不可抑制的深痛伤感。

  “战地黄花一片香”,突然出现雄奇气象,情绪过渡转换。向南经历生死离别、大喜大悲之后,渐渐从阴霾中走出,不再畏惧。毛泽东主席《采桑子·重阳》有“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炉中尚有三昧火”,是说向南心中信念并没有丧失,真、善、美的价值标准还在。“三昧真火”又名三昧神火,道教名词,是修道炼到入门层次才有的境界,这里借指思想信念。

  “再铸一腔热心肠”,本真不可丢失,经历过再多的艰难还要好好生活,向善向前,这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向南和许多人一样,内心焕发出久违的热望。

  信中的诗

  这首诗最初的版本,出现在戴厚英给好友的一封信中。原诗如下:

  风刀霜剑经几场,天上人间两茫茫。半生求索空遗恨,几番梦断思还乡。千滴风霜红烛泪,一片战地黄花香。谁人借我三昧火,再铸一腔热心肠。

  闻捷自杀,戴厚英悲愤欲绝,整日以泪洗面,意识恍惚,昏睡不起。幸有高中同学高玉蓉(高云)一直陪伴身边,和她一起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1978年春,已是复旦大学教授的高玉蓉和丈夫吴中杰,想撰写关于闻捷的诗歌评论,来信请戴厚英提供相关的资料。

  戴厚英强忍悲痛,用小学生练习簿给他们写了一封信。戴厚英在信中说:“记得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爱人的坟墓”,我的心里也已经造起了一座坟墓。在大家都又议论他的时候,我唯一的纪念就是这一座坟。”

  因为是朋友之间的交流,在信中戴厚英随心写来,毫不掩饰自己的痛苦、悲愤。种种迹象表明,写这封信的时候,戴厚英还没有完全从困境中走出。

  对比小说中的诗和信中的诗,前者更为成熟凝练,是痛定思痛、深入思考之后修改的结果。

  享誉海内外

  戴厚英把写满整整四本练习簿的信寄给高玉蓉之后,感到还有许多感情需要倾吐,她含着泪水继续书写:“我不论章法,没有构想,一口气往下写。”

  正是这封信,像引发火山一样,把戴厚英的记忆全部激活了,感情爆发,思绪奔涌,于是便有了长篇小说《诗人之死》。

  戴厚英是阜阳市现当代第一位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家。在《诗人之死》《人啊,人》之后,戴厚英又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作了《悬空的十字路口》《脑裂》,以及《流泪的淮河》三部曲中第一部《往事难忘》、第二部《风水轮流》。

  1996年8月25日,戴厚英被自己中学老师的孙子杀害于家中,终年58岁。萧乾先生的挽联写道:

  敢想敢说敢作敢为为民诉疾苦,大彻大悟大喜大悲悲我挽厚英。1996年11月,复旦大学出版社以《心中的坟——致友人的信》为题,出版了戴厚英写给高云的长信以示纪念,信中的诗被印在了封面上。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