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阜南的土地上,总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这片位于淮河之滨的土地,像一本摊开的古籍,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原鹿城遗址静默躺在时光深处,那些残存的城墙砖瓦,仿佛诉说着春秋战国的金戈铁马。我常想,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时,是否也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足迹?那些“鹿鸣于野”的诗意,是否就诞生在这片沃土之上? 淮河的水,是阜南的血脉。它不像长江那般奔腾,也不似黄河那般雄浑,却自有一番温婉的气度。春日里,淮河岸边的柳枝轻拂水面,荡起圈圈涟漪;夏日里,四里湖芦苇荡中白鹭翩跹,渔舟唱晚;秋日里,金黄的稻浪与碧绿的河水相映成趣;冬日里,薄雾笼罩的河面宛如一幅水墨丹青。这条古老的河流,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却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纯净。 王家坝,这个响亮的名字,承载着阜南人太多的记忆。1953年,为保淮河安澜,阜南人民毅然决然让出了自己的家园。那一年,滔滔洪水淹没了良田,却淹没不了阜南人的精神脊梁。此后几十年间,王家坝闸一次次开闸蓄洪,阜南人一次次舍小家为大家。这种精神,早已融入阜南人的血脉,成为这片土地最动人的底色。 走在今天的阜南县城,古老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方集镇明清老街的青石板路上,依然回荡着历史的跫音;新建的文化广场上,老人悠闲地打着太极拳,孩子们快乐地追逐嬉戏。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点亮淮河两岸,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恍若天上街市。这里的人们依然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却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新时代。 阜南的田野,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春天,油菜花开成海,金黄的波浪一直延伸到天际;夏天,稻田碧绿如茵,白鹭在田间翩翩起舞;秋天,稻穗低垂,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冬天,麦苗青青,孕育着来年的希望。这片土地,不仅生长粮食,更生长希望与梦想。 在乡村振兴大潮中,阜南正焕发新的生机。智慧农业示范园里,无人机在田间穿梭,物联网技术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柳编工艺品远销海外。曾经“十年九涝”的洼地,如今变成了“鱼米之乡”。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而是新时代的农业经营者。 文化,是阜南最深厚的底蕴。原鹿城遗址土地上,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交相辉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书卷中,嗨子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这里的人们,既守护着传统文化根脉,又谱写着新时代华章。 夜幕降临,淮河两岸华灯初上。我站在河堤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思绪万千。这片土地,承载着太多的记忆与梦想。它像一位智者,在时光长河中静静伫立,见证着沧海桑田,守望着岁月静好。风,从淮河吹来,带着泥土芬芳,带着希望的消息。我知道,这片风生水起的原鹿大地,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