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手机上看到颍州大田恋思萝卜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单的消息时,颍州区西湖镇大田居种植户田林正在屋后的恋思萝卜试验田忙活。 夏日的田野热浪翻滚。正值恋思萝卜的种植空档期,地里一片片长势旺盛的玉米映入眼帘。虽尚未到时节,但当地种植户已经在思索秋收过后种植恋思萝卜的事宜。 的确,2023年、2024年,有着悠久种植历史、颇负盛名的恋思萝卜种植面积持续减少。从盛极时的2000余亩到去年的100多亩,1000余户种植户如今只剩下20多户,这些数字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一系列“保卫萝卜”的行动紧跟着提上日程。 这些行动,无疑给种植户们注入了让恋思萝卜重焕生机的信心。 曾盛极一时 “这块萝卜地我种了40多年。”指着屋后的恋思萝卜试验田,田林向记者介绍。 如今,田林是西湖镇大田居种植恋思萝卜最多的农户。在恋思萝卜的种植空档期,他在试验田里种了玉米、大豆等。“秋天要种萝卜,为了保证品质,地里不能用化肥、农药,就要经常打理。”田林对种植恋思萝卜颇有研究。今年59岁的他,15岁起就跟着父辈种恋思萝卜。 恋思萝卜以外皮翠绿、质脆味甜、食之如梨、无丝无渣、营养丰富闻名省内外。因土质等因素,产地集中在西湖镇的大田居和汤庄村。 据传,早在700多年前的宋朝当地就有人种植恋思萝卜,至明朝年间已享有盛名。明朝末年,恋思萝卜曾被皇帝指定为贡品。 为促进恋思萝卜的产业化发展,前些年当地政府加强品牌建设、产业规划,于2015年主导建设恋思萝卜产业园。高峰时期,园区内恋思萝卜的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经过多年技术改良,恋思萝卜亩产可达五六千斤,亩均净收入超7000元,还销往外省。 2021年,“恋思萝卜”通过“三品一标”认证。 据有关部门统计,盛极时当地专门种植恋思萝卜的种植户有1000余户,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 连续两年种植面积缩减 变化发生在2023年。 汤庄村小曹庄的曹运东记得,2022年是恋思萝卜行情最好的一年,能卖到七八元一斤。2023年开始便逐年下降,一度仅能卖到3元多一斤,这让种植户的积极性大受打击,种植面积也随之缩减。 而去年,种植户只剩下20多户,种植面积也缩减至100多亩。田林这样的“大户”,包括试验田在内也只剩下20余亩。 曹运东家有8亩多恋思萝卜地。种植恋思萝卜已有20多年的他告诉记者,小曹庄共有20多户人家,以前几乎家家种萝卜,如今坚持种植的已不足一半。 在种植户们看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劣币驱逐良币”。 田林坦言,“恋思萝卜”作为阜阳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在本地市场上有着极大的知名度,这也导致市场上出现“冒名顶替”的萝卜。“那些萝卜味道等不够正宗,价格低,破坏了市场。”田林说,这导致真正的恋思萝卜卖不上价。 另一方面,市场的变化,也对恋思萝卜有所冲击。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市场上的萝卜品种多样、品质好、价格低,给了市民更多选择,进一步挤压了恋思萝卜的市场份额。期间,田林也曾带动过小农户种植萝卜,但萝卜的销路和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无法保证营收,萝卜滞销时,只能他来“买单”。“后来我也不想种太多了。” 西湖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马慧勤介绍,恋思萝卜两年来发展遇阻,一个重要原因是种植和加工储存技术亟待提升。这两年,恋思萝卜上市后,镇政府通过电商直播拓展销路,虽然日均销售800多单,但退货率高达15%,主要问题集中在萝卜到货后出现黑心、糠心、黄心等问题上。“如果种植和加工储存技术能提上去,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马慧勤说。 而在大田居委会工作人员丁伟看来,你种你的、我栽我的,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产能不高、精细化低,导致竞争力小,也成为制约恋思萝卜做大做强的因素之一。 积极行动 “保卫萝卜”迫在眉睫。 连续两年恋思萝卜种植面积缩减,让当地有关部门紧急行动起来。 去年年底,西湖镇政府启动了恋思萝卜产业升级计划。当时,还举行了恋思萝卜品牌建设科技帮扶座谈会,邀请了安徽农业大学的陈国户教授和安徽科技学院的杨丽萍教授、姜春霞博士、侯志刚博士等专家学者,为恋思萝卜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陈国户看来,要从种植入手,继续改良品种,适应外部市场需求,才能让恋思萝卜走出去。姜春霞认为,要进行标准化种植和田管,加大机械化投入,降低成本,凸显价格优势。杨丽萍则从市场出发,认为应该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多样化,抢占市场。 萝卜如何种,种植户也有想法。 在田林看来,恋思萝卜未来的发展应该与文旅相结合。比如,他家不远处一个不起眼的土堆,相传是元末明初时,朱元璋练兵所在,被称为“卧龙山庄”。“应该加大宣传,将恋思萝卜与本地历史文化相结合,凸显品牌文化和价值,进一步摆脱现在完全依赖市场的窘境。” 未来可期 更大的“保卫”行动还在进行中。 西湖镇党委书记郝宁宁介绍,为了做强恋思萝卜产业,该镇正积极谋划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围绕恋思萝卜构建农文旅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体系。 按照规划,在一产方面,强化绿色科学化、产业化种植,进行品种提纯复壮,从育种、种质资源、土壤保护等方面形成恋思萝卜规范化操作规程,发展面向中高端市场的鲜食恋思萝卜;在二产方面,加快农业产业化综合载体建设,结合全镇农业规划布局,打造集仓储、冷藏保鲜、分拣、包装、加工于一体的综合载体,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 郝宁宁介绍,接下来,将以颍州大田恋思萝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行业标准与监管,激活群众的品牌保护和提升意识;探索反季节种植的可行性;挖掘恋思萝卜品牌文化,讲好文化故事;筹备打造西湖恋思萝卜农产品展销中心等。 这一系列动作,让种植户们看到恋思萝卜未来可期。 就像田林,现在就开始考虑今年如何种植恋思萝卜。“它不仅是个萝卜,也寄托着我们的乡愁,是家乡的味道,我们要守好。” 田林有个朴素的愿望:希望后辈人以后还能蹲在田埂上吃上一口脆甜的恋思萝卜,说一句“就是这个味儿”。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