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烈日下守护铁路“ 生命线”

2025-7-11 09:04| 编辑: 刘黎 | 查看: 641|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郝思雅 实习生 杨洋 文/ 摄|来自: 阜阳日报

  7月9日13点,阜城热浪翻滚。
  
  阜六铁路颍上县六十里铺站的钢轨温度突破60℃,蒸腾的热气“扭曲”了远处的景物。一群身着橙色工作服的“铁路眼科医生”正弯腰穿行在道岔间——他们是上海铁路局合肥电务段的信号工,趁着列车运行间隙的“天窗期”,为铁路“神经系统”做“精准体检”。
  
徐鹏在检修轨道电路。

  青年信号工徐鹏所在的班组,负责阜六铁路六十里铺站至南照站间15公里的信号设备养护。这段线路,徐鹏和同事每天要来回步行4趟,人均步数接近3万步。
  
  7月正值铁路暑运关键期,除既定养护任务外,该班组还要配合其他涉及信号设备的施工作业。为保障一天工作顺利开展,他们需提前1 小时到达作业站场,提前规划工作内容、安全措施。“6点10分的作业任务,我们5点就要赶到施工现场做准备。
  
  每次干完活,全身衣服都能拧出水。”徐鹏抹了把汗说。帽檐下的护颈布,已被汗水浸透。
  
  上午的户外作业结束后,他们还要利用监测系统调阅分析轨道电路、道岔、信号机等设备数据。记者跟随体验时看到,信号工们采用“老带新”模式组合行动: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着年轻工人,在蜿蜒交错的铁轨间穿梭,时而弯腰检查钢轨连接线是否牢固,时而调试仪器测试电压是否稳定。
  
  “咔嗒”一声,老师傅吴春阳打开一个转辙机(铁轨道岔的转换装置)盖板,检查设备是否异常,汗珠顺着他的安全帽系带滚落。“信号设备是铁路的‘眼睛’,差1毫米都可能影响列车安全。”他边说边用接点布轻拭转辙机接点片,动作细致如擦拭精密仪器。在他身后,24岁的徐鹏单膝跪地,将脸贴近枕木,检查道岔尖轨是否翘头——阳光直射下,电阻测试仪显示屏的反光让他不得不眯起眼睛读数。
  
  “注意定位缺口!”吴春阳突然提高嗓门,食指指向转辙机内表示杆的细微缝隙。徐鹏立刻掏出探棒测量,果然超出标准值。“老师傅的眼睛比仪器还‘毒’。”徐鹏小声嘀咕着,熟练调整表示杆。工具箱里,万用表、手摇把、油壶等二十多件工具整齐排列,见证着每一次“精准诊疗”。
  
  “天窗期”是列车运行间隙的宝贵作业时间,必须“快、准、专业”。“即使天气再热,也得争分夺秒。”徐鹏说,“不然作业完不成,会影响后续列车运行。”
  
  来自安庆市太湖县的徐鹏,因工作地离家远,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回乡探望父母,但家人始终支持他的选择:“年轻人就该多磨炼。”大学时学习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的他,立志扎根铁路事业。去年刚入职时,面对高温、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是师傅吴春阳带着他适应。天气虽然炎热,整个信号组的9名员工,没人喊热喊累,大家还是会在“天窗”时间,整装出发。
  
  “单位给我们备了防暑用品、清凉饮用水,保障我们的健康。”徐鹏说完,抹了把脸上的汗珠走向信号楼——对讲机里又传来新的任务指令。这个炎热的夏天,他和同事用汗水守护着每趟列车的“千里眼”,让钢铁动脉在热浪中始终安全畅通。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