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清晨,颍上县关屯乡凌圩村的田间小路上,村民武侠章步履轻快地走向颍上县徽豪制衣有限公司。5分钟后,她来到厂房,换上整洁的蓝色工装,坐在缝纫机前。随着“哒哒”的机器声响起,针脚在布料上跳出一串精准的“舞蹈”…… 2019年前,武侠章的生活是另一番景象。那时,“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在家带娃”是当地不少家庭的真实写照。武侠章每天围着灶台转,主要收入来源是自家三亩薄田。这一切,在江苏苏豪国际集团投资550万元建成颍上县徽豪制衣有限公司后发生了改变。 “现在,每天能挣100多元,生活更有奔头了。”武侠章笑着说,手上的动作一直没有停下。 近日,记者走进该公司现代化厂房,看到4条智能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裁剪区,激光裁床精准切割布料;缝制区,电脑缝纫机同步作业;质检区,成品服装经过严格检验后打包装箱……公司有关负责人张炳菊指着墙上的生产流程图说:“我们执行的是欧盟标准,每个工人都要经过专业培训。” 车间一角的“工时公示栏”,标注出了这家企业的特别之处——红色磁吸标记整齐排列,记录着每名员工的出勤情况。“我们实行弹性工作制,农忙时可以调休,不耽误田管、接送孩子。”张炳菊介绍,这种人性化管理让130名员工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正在检验成品的周俊灵就是受益者之一。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手脚勤快,月收入稳定在5000元以上。“以前在县城打工,光房租就要花去三分之一工资。现在走路十分钟就能上班,午休时还能回家给孩子做饭。”她边说边利落地检查着衣服走线。 裁剪车间里,新安装的自动铺布机正在作业。“这是企业今年新上的生产线,使产能提升了50%,订单已经排到10月份。”张炳菊说,随着产能扩大,车间还需继续招聘工人。 在凌圩村,这样的生产车间不止一个。村党总支书记徐国前算了一笔账:服装车间和艾草加工厂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加上光伏发电和特色种养,去年村集体收入有了质的提升。”徐国前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