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根据市气象部门预计,未来几天我市多降水,高温也将有所缓解,下周最高气温或将跌破30℃。 这个夏天,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高温天“超长待机”。监测显示,今年7月,全国平均气温23.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多地高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大,48个国家气象站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阜阳有多热?记者从市气象部门获悉,7月,阜阳气象站(不含五县市)记录的高温日数排全国第三。统计数据显示,常年7月,阜阳气象站记录的高温日数为7天,而今年7月只有7月11日、12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下,其余29天均在35℃以上,仅次于河南周口、湖北鄂州,排名全国第三。 从全市范围来看,7月平均气温31.2℃,较常年同期偏高3.3℃,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高;高温日数21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4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平均降水量26毫米,较常年同期(210毫米)偏少近9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 今天,终于迎来了立秋节气。暑热会不会消减?根据气象部门预计,接下来几天,随着冷空气和降雨携手而来,安徽淮北地区旱情将逐步缓解,高温也有望“降火”。 预报显示,从8月7日起未来几天全市多降水过程,其中8月9日局部地区大到暴雨,降水期间可能伴有雷电、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局地强对流天气,需关注最新预报预警信息,做好强对流天气的防范。8月7日起,高温缓解,最高气温跌至35℃以下,下周最高气温或将跌破30℃。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对阜阳来说,立秋并不等于入秋,高温并无彻底消退之意。民间有“秋后一伏”“秋老虎”之说,真正的凉爽大约要到白露节气之后才能到来。 根据生活经验,人们还习惯将立秋划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即以中午12时为界,如果立秋时间在12时之前,就是“早立秋”;要是在12时之后,就是“晚立秋”。今年立秋时间是8月7日13时52分,属于“晚立秋”。源于此,民间也产生了不少谚语、俗话,如“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等。 专家提示,立秋过后,暑伏之气仍未散尽,如若贪此秋凉,则常易咳嗽不止,因此要特别注意后背暖护以防病。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