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上门体育”课,像外卖一样送货到家

2025-8-7 08:59| 编辑: 刘黎 | 查看: 1650|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杨燕 实习生 金妙言/文 全媒体记者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时间地点你来定,训练计划我来备。”近段时间以来,阜城悄然兴起一种名为“上门体育”的培训服务,顾客预约后,教练携带器材上门授课,按顾客需求定制课程,时间灵活、送课到家,成为一些家长的新选择。谁开辟了这条新赛道?谁在为“上门体育”买单?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教练来我家 下楼即开练
  
  8月4日18时10分,阜城祥源文旅城小区东边的小公园里,星动力“上门体育”教练邵义杰已经就位,他停放好车子,卸下自带的运动器材,找一片空地摆放好锥筒、绳梯、栏架等器材。不一会儿,小区居民刘女士便带着两个孩子到场。沟通好当日的训练内容后,两个孩子便跟随邵义杰开启了一个半小时的体适能训练:单脚跳、开合跳、折返跑……十几个项目下来,孩子们大汗淋漓,也快乐无比。
  
  “我以前给孩子报过体能训练班,来回接送得花1小时,大班教学也没啥效果。” 刘女士道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她刷短视频时,偶然了解到“上门体育”培训服务,立刻给孩子预约了体验课。孩子们很喜欢,她就购买了24节体适能课。每周训练两次,教练上门来教,她不用为接送孩子发愁。“这种‘下楼就上课’的模式太省心了,锻炼和接送问题都解决了。”刘女士说。
  
  除了方便,精准的需求匹配也是家长选择的重要原因。同一时间,不远处的紫金城小区里,即将升入初二的小墨正在教练指导下,专心练习立定跳远、跳绳和引体向上。“这些都是中考体育项目,妈妈想让我趁着暑假练练体能、学学技巧,为中考做准备。” 小墨边练习边说。
  
  “上门体育”如何收费?老百姓是否消费得起?记者了解到,目前,“上门体育”一对一私教课每节价格在150至200元,“三人小班课”人均100元,与线下机构收费持平。
  
  家住阜城碧桂园·黄金时代小区的黄女士与同小区两位家长组团约“上门体育”培训,她们的3个孩子一起上“三人小班课”,每周固定上三节课,平均下来每人每节课不到100元。“我们从今年5月到现在,已经上了40多节课,有专业的教练指导,孩子们在一起练一起玩,不仅开心,还养成了热爱运动的好习惯。”黄女士说。
  
小朋友做平衡训练

  体育生的轻资产创业
  
  记者调查发现,“上门体育”从业者大多有体育教育背景,以兼职为主,也有一些机构在进行轻资产创业。
  
  8月5日上午7点,阜城蓝堡城小区的空地上,教练武克克已经带着一对姐弟开始体适能训练。这个年轻人从大三偶然接触“上门体育”,到现在已经坚持做了四年兼职教练。
  
  “2021年,我在朋友圈发了带孩子练体育的招生信息,便有家长咨询报名,我也是趁空偶尔带一两个孩子。” 他介绍,上门授课只需要带上锥筒、跳绳等简单器材,在客户楼下空地就能训练,省了场地租金、水电费等固定成本,属于轻资产创业。“每天接两三单,每节课按150元计算,收入也挺满意。”
  
  这种低门槛、高灵活度的模式,吸引了大量体育专业学生兼职加入。某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小林便是其中之一。“最初是一位准中考生家长找我,想让我教她的孩子跳绳。本来只是帮忙,后来发现有很多学生家长有这方面需求。” 小林说,发现商机后,他从单纯教跳绳,扩展到为准中考生提供考前体能培训。“创业成本不高,市场需求又大,2022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从事这项培训服务。”
  
  除了个体兼职者,专业机构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去年10月,阜阳星动力教练邵义杰发现“上门体育”的市场潜力,去外地考察学习后,他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今年3月正式组建团队开展此项业务。
  
  “目前团队有4个人,1人负责线上运营,其他3人专注上门教学,每人服务了十多个学员。”邵义杰介绍。
  
武克克指导小朋友进行绳梯高抬腿训练

  家长应注意甄别资质
  
  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阜阳提供“上门体育”培训服务的商家不少,大多以“中考体育突击”“青少年体适能锻炼”“家长免接送”为卖点,单节课收费从几十元到200元不等,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市场扩张也带来了新问题,不少家长反映该行业门槛低、教练水平良莠不齐,存在“收费高、培训效果不好”的情况。还有家长提到,因为设备不全、安全防护不到位、场地有隐患等原因,青少年运动受伤时有发生。
  
  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刘迪阳提醒,家长选择“上门体育”服务时应把好两关:一是仔细核查教练资质,重点看教练员是否有专业证书,如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专项教练资格证或体育教育相关学历证明等;二是签订规范的协议或合同,明确双方权责,把课程内容、费用标准、退费政策以及安全事故责任划分等重要内容写清楚,避免产生纠纷。
  
  “青少年的骨骼、肌肉还没发育成熟,不恰当的训练方式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刘迪阳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监管机制,参考健身行业的管理办法,明确“上门体育”服务从业者的资质要求、场地安全标准、教学行为规范和纠纷处理流程。短视频平台应建立教练审核机制和评价体系,从源头保证服务质量,让“下楼就能练”的便利,真正在安全、专业的基础上,惠及更多家庭。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