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去会龙走走

2025-8-8 09:28|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1833| 评论: 0|原作者: 张晓玲|来自: 阜阳日报

   八月的天,落点雨算啥。说走便走,去会龙。

  捡起清凉寺的一砖半瓦,轻轻抚摸上面若隐若现的纹路,那铁骑、那倒下的躯体,与遍地的菽麦和牛羊,仿佛在岁月的长河中,封存了三千年。当狼烟隐入漫漫红尘,当马蹄踏碎潺潺流水声,当清凉寺还原为瓦砾,当尘土归为尘土,当地人管那个狭长的高土堆叫“冢子”。麦子收了种玉米,“冢子”上已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会龙的清凉寺在地下行走了三千年,它依旧是个赤脚行者,把历史的文明之火向大地更深更远处不断传播。

  去会龙走走,遇见一个人——党会晴,会龙镇卢庄村人。他的“俊利香”(阜南县会龙党氏蔬菜保鲜有限公司),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辣椒之乡”的龙头老大。我喜欢听故事,更喜欢有故事的人,党会晴既会讲故事又是有故事的人。聊聊,一聊就是半天。来,让他讲故事给你听。

  “我打小就知道做生意挣钱。八九岁时卖过茶水,就是白开水。吃了晌午饭开始烧一大锅开水,晚黑里在路边搭个凉棚支个凳子,一分钱、二分钱一碗卖给过路的人喝。还兼卖香烟,论根卖,一分钱一根。一到热天,俺门口这路上都是拉架车子到淮滨去卖西瓜的人,一到晚黑里,路边都是卖瓜的人,卖瓜的不吃瓜,喜欢买茶喝。俺姐管烧茶,俺管卖,一夜能卖一块多钱。”

  “初二没上完,就下学做生意,下乡赊小鸭子。挑着两个竹篾篓子,走村串户,走到哪吃到哪,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那时候人都好,上谁家都给吃。哪家赊多少,记本子上,到秋后去收账,都能收上来。有一回,走到粮站后面的王庄,下三天的大雨,出不去,就在那庄住了三天。”

  “第一桶金是去上海赚的。那年五月结婚,没多久,一个朋友写信给我,说上海的一家电器公司地下室进水了,有一批电风扇受水了,准备按次品降价处理。当时家里没钱,还是老岳父借我1000块钱,俺当家的(党会晴把妻子称为当家的)煮了20个鸡蛋让我带上,我背着黄书包就去火车站。真巧,我一眼就看见我老师沈凯坐在火车上,火车马上就要启动。我赶紧跑过去,问他上哪去,他说去上海。我也来不及问他去上海干啥,就急忙问他到那里住哪。他说住招待所,我就记下那家招待所的名字。顺便补充说说,我16岁时到沈凯家电维修部跟着沈凯老师学习维修、组装家电。”

  “到了上海,100多台华生牌电风扇,以每台45块钱卖给我。我身上带的钱不够,还差3000多块钱。我就骑着自行车,到处找朋友借,那时候人都没钱,你500,他600,就这么着给我凑够了。100多台电风扇,咋运回去?这时候想起来俺老师沈凯一定有办法帮我。我又骑车去那个招待所找他。他告诉我:有个货运站,你去试试,运费大概在200到300块钱之间。货装上车,我钻电风扇堆里,两天一夜,茶水未进,花260元运到家。到家后,卸了货,我钻屋子里不出来,司机一个劲地按喇叭,催我给运费。没钱,不敢出来。跟俺爹借,不借,还说:‘你不是过劲、有本事吗,咋还找我借钱?’我说人家货车就在咱家门口停着呀。我一赌气抬腿走人。俺爹只好掏260块钱付了车费。虽说这批电风扇受过水,但只是外包装箱受损,塑料皮包裹下的电风扇基本完好。你知道我这次赚多少钱?先是70块钱一台卖了30台,把账还清。后来,最贵的一台卖150多块钱。最后一共赚了七八千块钱。”

  “有了这一桶金铺底,我开始卖电视机,还兼职做电工。后来,又开始贩辣椒,先是下到乡下一户一户收辣椒,再把收上来的辣椒卖给菜贩子,一天能挣1000多块钱。那时候,种辣椒的人少,这一家那一家的散户,卖辣椒的找不着买辣椒的,想买辣椒的又找不着卖辣椒的,买卖都不方便。我就上农户那里收上来,再卖给贩子,赚个差价,挣个跑腿钱。那时候人都实在,不玩花样,人家憨咱也憨。出门做生意都是用长筒丝袜装钱,腰里能绑五六道。出门做生意艰苦,护住钱就是护住命。”

  “一年365天,天天都在收辣椒、跑市场。目前,全国有4个固定销售点:我儿子在义乌,大姐的儿子在广东虎门,二姐的儿子在厦门,一个朋友在长沙。你问俺一年多少营业额,俺没算过。俺只挣钱不管钱,钱由俺当家的管着。那年,县委书记来俺公司,问俺一年销售额多少,俺去银行拉个流水,才知道有七八千万块钱。”

  “酱菜加工厂只是附带的,主要加工酱腌料、调味料、辣椒酱。原料有雪菜、豆角、黄瓜、木瓜丝、毛豆、蚕豆、小麦、鸭肉和牛肉等十多种。辣椒酱有微辣、中辣、高辣三种辣度,分别用菜椒和线椒、线椒和小米椒、小米椒和灯笼椒加工而成的。魔鬼椒极辣,拴个线绳子打锅里过一趟,满锅饭菜都辣得不能沾嘴。小米椒有辣的有不辣的,不能吃辣的可要分清了。大着屁股尖着头,像个子弹头,是天宇,干辣椒只香不太辣。两头都尖是艳红,辣得不能吃。”

  “为啥要办这个加工厂?因为我预测未来5到10年间,中国农业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以订单为主,你说辣椒保底多少钱一斤,我给你种300亩或500亩,你可敢签这个合同?若没有加工厂,那就只能走现货。如果到时候,鲜辣椒卖不掉,咋办?没辙!新型种植户出现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生产、销售、加工厂三结合,当辣椒出现滞销时,我们把它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再销售,最大限度降低辣椒种植风险。”

  眼前这个典型的皖北汉子,年过五十,浓眉大眼,黑脸膛,手脚粗壮,腰身结实,站起来是根擎天柱,蹲下来是块补天石。他娓娓道来半生摸爬滚打的艰辛历程,如黑白电影在眼前一幕幕呈现,让人由衷钦佩,又感慨不已。会龙这个千年古镇,不仅走出来聂鹤亭将军,也不乏像党会晴这样的硬汉,正为家乡更好发展添砖加瓦。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绿夏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